[其他]微电流计无效
申请号: | 86103773 | 申请日: | 1986-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3773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先;张翼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龙溪无线电厂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福建省漳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计 | ||
本发明属于电流测量装置。
微电流计用于放大测量微弱电流,其主要部分为微电流放大器。已有的微电流放大器多采用MOSFET管,其主要的缺点是在微电流计工作的频域(f≤10Hz)内,等效噪声电阻较大,噪声指标差,抗冲击能力差。例如美国DEV公司1983年生产的BECKETT型空气离子及迁移率测定仪所用微电流计的分辨率为10-14A。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噪声低、灵敏度高、功耗低的微电流计,微电流计由微电流放大器、滤波器、显示器、电源和量程转换开关等组成。微电流放大器包括输入级和后随运放。输入级采用差分式源极跟随器电路,选用高阻结型场效应对管(JFET管)IC1与源极电阻R1、R2组成一个差分式源极跟随器,具有较高的输入电阻。用另外两个场效应管BG1、BG2分别作为它的上、下恒流源,高速下恒流源电流的大小,使流过IC1两管的漏极电流ID值近似相等。因为栅压电压VGS是ID的函数,所以调整下恒流源电流的大小同时也调整了IC1两管的VGS大小。流过上、下恒流源BG1、BG2的电流基本相等,当下恒流源确定之后,上恒流源也就随之确定了,与此对应的BG1管的VGS值也就基本不变。IC1的栅漏电压VDS是BG1管VGS的一部分,调整BG1管栅源回路的电阻阻值,即可改变电阻上的压降,从而达到调整IC1的VDS的目的,后随功放IC2采用一级低功耗运算放大器。
为了实现良好的温度补偿,必须对输入偏流加以补偿。尤其在灵敏度较高的情况下,输入级的栅极电流IG将对测试造成很大影响。由于栅流是温度的函数,为了补偿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漂移,可在微电流放大器输入“+”端(即同相端)加上补偿电阻,其阻值等于反馈电阻RF。显而易见,只要选用输入JFET对管两侧栅耗相等,就能减弱输入偏流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实现良好的温度补偿。
微电流放大器采用反馈电阻扩展法,即微电流放大器的反馈环路在灵敏度高的两档采用了“T型反馈电阻扩展”,其等效电路如附图2。当R11、R12《RF,开环增益A》1时,可以很容易推出其输出电压u。与输入电源IS有如下关系:
uo= ((RF+R12)+R12·RF)/(R11+(1+A)R12) ·AIS
= -(1+ (R11)/(R12) )RF·IS(1)
即等效反馈电阻为:
RF′=(1+ (R11)/(R12) )RF(2)
显然,扩展了(1+ (R11)/(R12) )倍。若令(1+ (R11)/(R12) )=10,则可以在不影响灵敏度的前提下,使电路实际的电阻RF缩小10倍。由于高阻阻值越高,其高稳定性越难保证,对电路中绝缘材料和量程转换开关的要求也越高,因此,缩小高阻阻值正好克服了上述缺点,因而提高了整机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本发明还在微电流放大器中采用了“输入电缆悬置法”。在微电流放大器的使用过程中,其输入端到信号源或被测信号之间必须用屏蔽电缆连结,传统的做法是把电缆的屏蔽层接地,但是,它将引入“电缆噪声”,使输出噪声增高。为了克服“电缆噪声”,本发明不把电缆的屏蔽层接地,而是直接接到微电流放大器的输出端u0,信号源或被测信号的地线与微电流放大器的地线用一条导线连接。这样,就把输入电缆的分布电容引入到反馈环中,作了“归环”处理,从而大大降低了输出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龙溪无线电厂,未经福建省龙溪无线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3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