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以纸为介质的留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4068 | 申请日: | 1986-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4068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爱民 |
主分类号: | G11B3/68 | 分类号: | G11B3/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机械留声技术,特别是以唱片为介质的机械留声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唱机是唯一流行的机械留声机,它以塑料压制的平盘为介质,记下声音信号转化的螺旋形深度变化的槽纹(称为唱片);放音是由电盘带动唱片转动,拾音头的唱针在唱片槽纹驱使下依槽纹变化振动,由压电器件转成电信号而后放大输出。现行唱针针尖直径可达12.5um,可重现20KHZ声音,但唱片只能放音,不能录音和复用;而且唱片与唱针磨损太大,将降低音质和寿命,唱片价格也不很便宜,电唱机体积还大。另外,盒式磁带录音机它是以电磁转换记录和重放的,它具有价格高、易损坏、不便传递,音质差等缺点。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文化有效而方便的工具,只是为了记载和传递才发明了文字,如今人们已有了直接记载、传递语言的留声技术,就应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有效和方便,然而由于留声介质的限制,使人们的思想、文化不能在更多场合通过语言有效而方便地交流。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以纸为留声介质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完成的:声音信号被放大后由电声器件连接推杆带动一支能书写墨水的录音笔,在纸上纵向振动,由动力机构带动录音笔及电声器件匀速横向移动,这样将振动展成变化的线条,完成音波录制。
放音是一只具有与录音笔笔尖相应方向图的,由光电管构成的;由动力机械带动沿音波线条匀速移动的光眼,将线条的变化转化成电信号,而后放大输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做为留声介质的纸,有极低的价格和随处都有的方便性。不可复用也是它的优点,因为纸不用考虑成本,不必复用,可避免重要信息丢失。它的放音过程是非接触式的,不必担心使用寿命受影响,而且采用高级密致白纸可录制音质与唱片相媲美而价格极低的唱片;尤其重要的是:做为文字记载,传递信息的工具,又能做为语言的记载,传递工具会使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更方便、有效和广泛。
附图说明:
附图1:a 机械振幅在录音笔高度二分之一内时记录的音波图形;
b 用具有固定和活两部分构成的录音笔记录的音波图形;
附图2:机械振幅大于录音笔高度二分之一记录的音波图形;
附图3:拾取附图2所示的音波必须采用的光电追踪电路图;
附图4:能在方形纸上连续录制音波的动力控制机构。
下面详细说明最佳实施方案:
声音由话筒接收并被放大以后,由电声器件转化成机械振动,这里,电声器件是能做得越小越好而录制的音质还能令人满意的任何方式的电声器件。机械振动通过推杆与录音笔相连,或直接与录音笔相连,通过录音笔的纵向振动和横向匀速移动将音波信号,转化成变化的线条记在纸上。录音笔是能书写高度在10-1000um、宽10-40um内线条的任意形状和结构,既可是用毛细管和圆珠构成的圆尖笔,也可由几um或十几um的纤维捆成的方形,椭圆或其它样式笔尖的笔;还可以由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相连构成的笔,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都可以是上述的任意形状和结构,不过固定部分活动部分宽度至少相等,静态时,两者书写的线条重合二分之一个活动部分宽度。
实际结构中,录音笔最好采用高在70um-300um,宽度在20um-30um椭圆形笔尖的笔,而且振幅要限定在录音笔高度的一半。
或采用直径20-30um的圆尖笔,振幅限定在70um-300um间。
放音是光眼拾取录音线条的变化转成电信号,光眼结构由录音笔尺寸与机械振幅尺寸比例决定的,但光眼的方向图是一个高度10um-1000um宽10-40um任形状,放音因录音笔和机械振幅比例不同。方式不同。
一种是对机械振幅在录音笔高度二分之一以内的,它们记录的音波线条如附图1:a、b。无论它高度到底是多少,此时光眼就是一只光电管,它的方向图是高在10-1000um,宽在10-40um任形状。
放音时,对a样式,方向图以线条中间为界,或只接收以上半变化光或只接收下半变化反光;对b样图式,方向图可复盖整个高度。
对于附图1:a、b,光眼也可由两只光电管构成,它们有同样方向图,而且交界处正好是线条中间,两只光电管接收相反的线条变化,转成的电信号相减输入放大器;
对于机械振幅大于录音笔笔尖高度一半的留声线条如附图2,放音必须采用光电追踪电路如附图3,此时,光眼可以是一只光电管,不过它的方向图要能放入线条宽度内,只要线条有变化,就会引起光电管(1)电流变化,经放大器(2)后通过反馈控制(3)由电声器件(4)推动光眼(1)跟踪线条变化,达到拾音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爱民,未经刘爱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力球轴承滚道新磨法
- 下一篇:阀式节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