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加工用干粉型高温润滑剂无效
申请号: | 86104135.6 | 申请日: | 198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07430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4-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妙祥;胡菊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胶体化工厂 |
主分类号: | C10M111/04 | 分类号: | C10M111/04;//;10302;10736;13510)C10N5008;3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化工专利事务室 | 代理人: | 彭舒,曾人泉 |
地址: |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工用 干粉 高温 润滑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固体润滑剂,特别是一种新型的干粉型润滑剂。它能用水或水溶性油系混和后用作压延和热锻压,特别适合无缝钢管热压延时芯棒的润滑。
以前,在芯棒式轧机上广泛使用着固体润滑剂,主要有石墨、玻璃料及盐类等润滑剂。在石墨润滑剂中,以矿物油为介质。在轧制时,油份烧尽,产生的烟尘和烟气易污染设备和厂房。同时在高温(800℃~1200℃)下,石墨将丧失其耐磨性并影响钢管质量。而代之以石墨和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及无机盐的配合,虽然使石墨在水中的分散性或润滑面上的附着性有所改善,但是在钢管制造的连续生产的周期内,这种悬浮液会产生不稳定且不易保存。混和在水中的石墨产生沉淀或结团,从而降低了润滑剂的喷涂性和粘附性,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润滑效果。
美国专利(3,341,454)是用于锻压、挤压模、无缝钢管热穿孔芯棒等的干粉型润滑剂。它是由石墨、石(或其它相似的润滑剂)、润滑剂和分散剂组成。这种润滑剂在配制成悬浮液时易起泡沫,这就给实际应用特别是给连续生产无缝钢管带来了麻烦。另外在配制时,如用水混和,该悬浮液在生产周期内粘度变化较大,在工件表面成膜厚薄不匀,因而降低了润滑性。如用水溶性油系来混和,则轧制时高温分解油脂产生的烟雾,使金属表面有增碳的危险,也降低润滑性。
日本专利(昭59-18799)提出了由石墨粉末和饱和二羧酸为主剂的干粉型高温润滑剂。该润滑剂配制成的水溶性润滑剂在金属表面形成的膜层摩擦系数低,但是由于饱和二羧酸是热熔性有机物,要求金属必须预热到135℃才能粘附。另外,该润滑剂在配制成悬浮液时须预先在水中加入增稠剂等,因而造成润滑剂主剂加入时易结团。再则配制过程较复杂,给实际使用带来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型金属加工用的干粉型高温润滑剂。该润滑剂能用水或水溶性油系配制成分散、均匀、不起泡、不结团、稳定性好的石墨悬浮液。这种悬浮液对金属表面有较牢的粘附力,高温下膜层稳定性好、润滑性优越。在800℃~1200℃下,不会使物质全部分解而失去所需的润滑膜。从而提高加工件的表面光洁度,延长芯棒或其它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干粉型高温润滑剂是由石墨微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性分散剂、膜层稳定剂及表面活性剂组合而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特点是选用了合适的水溶性分散剂和含氟表面活性剂,避免了干粉型润滑剂在配制成悬浮液时易起泡沫和结团的现象,也提高了悬浮液对金属表面的亲和性和润滑性。
本发明所指的石墨微粉由一般的天然鳞片石墨经提纯、粉碎、分级后获得。这种石墨微粉使用的平均粒径在20~100微米,以20~50微米较为理想。而石墨纯度至少具有96%。其成份为组成物重量比例的55%~85%。
为了使配制成的润滑剂悬浮液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使石墨微粒包上一层保护胶体,需要加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这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以是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淀粉、甲基淀粉、乙基淀粉、鳞酸酯淀粉、可溶性淀粉及其衍生物。其添加量为组成物重量比例的1.5%~5%。
为了提高石墨微粉的分散性和缩短现场用水或水溶性油系调制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分散剂较为重要。本发明采用烷基萘磺酸盐作为分散剂。由于这种有机盐能降低微粒或微滴间的粘合力,防止了絮聚或附聚,使物质均匀分散于水等介质中而成胶体溶液的物质,不会结团。这种烷基萘磺酸盐可以是亚甲基双萘磺酸钠、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其添加量为组成物重量比例的4%~10%。当采用适当比例的分散剂时,它又具有润湿剂的功能。
为了提高膜层的高温润滑特性,组成物中需加入耐高温的膜层稳定剂。可取的膜层稳定剂有氧化硼、硼砂、硅酸钠、硅酸、磷酸盐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由于含硼、磷等的物质具有活化润滑性能的作用。当温度分别达到500℃、800℃以上时,硼或磷等分别表现出其活化性能。一方面包复石墨微粉隔绝空气,延长了因石墨高温氧化而丧失润滑的性能。另外它又起到了防止金属粘连的作用。它形成半液体摩擦条件,从而降低了摩擦系数,並且在膜层破裂的情况下能再次覆盖一层液相润滑膜,因而使石墨润滑剂具有高温耐磨性。膜层稳定剂的添加量为组成物重量比例的9%~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胶体化工厂,未经上海市胶体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41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锑矿石湿法直接生产锑白新工艺
- 下一篇:管子覆盖材料护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