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子束辐照消毒中药材的新工艺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86104238 | 申请日: | 1986-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4238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08 | 分类号: | A61L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束 辐照 消毒 中药材 新工艺 设备 | ||
本发明的所属技术领域是:电子束对中药材的辐照消毒工艺和设备。
作为已有技术:蜜丸是中药制剂的传统剂型,绝大多数中药厂生产蜜丸的传统工艺其工艺示意流程图如图2所示。传统工艺的主要问题是细菌污染严重,杂菌总数为几十万~几百万/克。1978年卫生部、化工部、商业部联合制定了《药品卫生标准》,其中规定了不同药品(包括蜜丸)中杂菌总数的限度(杂菌<10000个/克),以及致病菌、活螨不能检出。按照上述《药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对蜜丸进行检验,发现大部分产品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求,细菌总数远超过限度。为了保证药品质量,针对蜜丸不能采用加热灭菌的特点,个别中药厂对包装后的成品采用辐照灭菌法消毒。应用60Co射线、电子束辐照消毒蜜丸的常规工艺其工艺示意流程图如图3、图4所示。但是,采用60Co射线辐照丸剂的常规工艺(图3),由于(1)环境和操作人员的防护要求高,因此基建投资成本高;(2)由于半衰期的影响,五年内要衰减50%,因此需要经常增加钴源的投资;(3)一旦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例如失控、断电等),钴源降不到井下,人身安全不能保证;(4)公安部规定,消毒所用的大钴源不能装在市区和近郊区,因此不能在工厂形成流水线。而采用电子束辐照丸剂的常规工艺(图4)(《药学通报》1981年第16卷第9期第12页,期刊号为2~232),由于电子束的辐射穿透力较低,辐照处理厚样品有一定困难,因此效率低,同样剂量时杀菌率低。此外,成药的含水量高,辐照后化学成份的稳定性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从制药厂旧的制药工艺和设备上做出根本性的改革,引进辐射技术,设计出既符合实用要求,又能降低辐照吸收剂量而提高杀菌率、节约能源而提高辐照效率、降低样品的含水量、对辐照反应的影响达到最低限度的新工艺和实现新工艺的设备,控制药品的卫生质量达到国家颁布的卫生标准。
本发明的内容是:由于主要污染源在原药材[1]上,实验证明,在制成成品的过程中细菌污染并不严重,通过文明生产完全可以控制。因此,本发明在制药混合粉剂生产环节[4]后采用电子束辐照消毒[6],其工艺示意流程图如图1所示。实现该工艺的设备由加速器[12]、辐照盒[19]、螺旋推进器[17]、粉未搅拌器[24]、振动可调出料装置[图8]、进、出料料位计[16]和管道组成。辐照源用北京辐射中心的BF-5型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由于钛金属的原子结构密度稀,射线与钛金属碰撞作用几率低,所以射线能量损失小(0.1mm厚的钛金属电子能量5~10MeV仅损失几十KeV),散射效应低,因而辐照均匀性好。因此在辐照盒[19]的前、后壁上装有前壁钛窗[21]和后壁钛窗[22]。螺旋推进器[17]是利用可控硅的导通角控制转速,从而控制进药量。粉末搅拌器[24]通过对粉末的搅拌使粉末均匀排出。振动可调出料装置[图8]由固定栅栏[23]、可动栅栏[25]、驱动杆[26]和驱动轮[27]组成。初始状态可动栅栏[25]和固定栅栏[23]错位。驱动杆[26]和驱动轮[27]控制可动栅栏[25]单位时间内的行程。调节驱动轮「27」的半径可以控制可动栅栏「25」单位时间内的行程。两个料位计「16」观察进料、出料情况,将观察情况反馈给加速器「12」、进料、出料装置进行相应调整。在辐照盒「19」内的管道是垂直的,进料口、出料口的管道采用迷宫式,防止射线污染环境。
电子束辐照粉剂的新工艺与60Co射线辐照丸剂的常规工艺的主要指标列于表1、表2。
表1:
杀菌率 累积剂量 能量 束流
(KGy) (MeV) (μA)
电子束辐照粉剂 90% 1.93×105 5 10
60Co90% 2.81×105 1.25
射线辐照丸剂
表2:
杀菌率 累积剂量 能量 束流
(KGy) (MeV) (μA)
电子束辐照粉剂 93% 2×1055 10
60Co64% 2×1051.25
射线辐照丸剂
由表1可以得知,如果达到相同的杀菌率,电子束辐照粉剂所用的累积剂量要比60Co射线辐照丸剂所用的累积剂量低,因此提高了辐照效率的处理量约为1.46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4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循环连续取心冲击器和封隔器
- 下一篇:数控线切割差位加工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