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抗坏血酸提纯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4421.5 | 申请日: | 1986-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06638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1-31 |
发明(设计)人: | 藤原好孝;海津哲二;篠原正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307/62 | 分类号: | C07D307/6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唐跃,穆德俊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坏血酸 提纯 | ||
本项发明是关于一种提纯L-抗坏血酸的方法,特别是关于通过从下述L-抗坏血酸中除去其中所含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而将其纯化的方法:这种L-抗坏血酸是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由乙酰丙酮-2-氧代-L-古洛糖酸或2-氧代-L-古洛糖酸生产出来的。
从已公开的公告号为48-1953的日本专利中,我们知道了一个生产L-抗坏血酸的方法,即在对所产生的L-抗坏血酸显惰性的溶剂(如芳香烃)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由乙酰丙酮-2-氧代-L-古洛糖酸或2-氧代-L-古洛糖酸与无机酸反应,所生成的L-抗坏血酸结晶出来后,通常是用过滤法将产物与反应混合物分离的。
该方法可提供:高产率的L-抗坏血酸,而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提纯过程中就被除去。尽管大家已经知道,按照公开号为53-98955的日本专利,对含少量铁的L-抗坏血酸水溶液加以处理,可有效地将其中的铁除去,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能在工业化生产中有效地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从生成的L-抗坏血酸中除去的方法。
所以,本项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个提纯L-抗坏血酸的方法,特别是提供一个除去L-抗坏血酸中所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L-抗坏血酸提纯方法包括:使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L-抗坏血酸酸性水溶液与用化学药品活化的活性炭接触。
本发明方法可用于任何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L-抗坏血酸水溶液,本方法尤其适用于从上述生产L-抗坏血酸方法的反应混合物中除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这种反应混合物可以通过在惰性溶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由乙酰丙酮-2-氧代-L-古洛糖酸或2-氧代-L-古洛糖酸与无机酸起反应而得到。可以有利地、以工业化规模将本发明方法用于从这种反应混合物中除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上述反应混合物与活性炭接触前,先进行下述处理。因为反应混合物含有L-抗坏血酸沉淀,所以首先要向反应混合物中加水,将沉淀溶解,再加入与混合物中无机酸等当量的碱将无机酸中和。然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水层。这样得到的水溶液中含有L-抗坏血酸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丙酮等付产物,此水溶液显酸性,PH值通常为1.5-2.5。
然后可以使此水溶液与经化学药品活化的活性炭(下面简称为化学致活炭)接触。但最好通过蒸馏从溶液中除去丙酮,再将生成的不溶物滤掉,得到一个L-抗坏血酸含量一般为10~30%(W/V)、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一般为50-5000ppm的溶液。应用本发明方法时,最好用这样的溶液与化学致活炭接触。
在已有技术中,生成的L-抗坏血酸沉淀是用过滤法分离、用洗涤法精制的。但由于在反应混合物中生成的L-抗坏血酸是由非常细小的沉淀构成的泥浆状物质,故难以完全除去其中的溶剂,而且形成的滤饼很容易碎裂,这就使滤饼的冲洗不完全。此外,由于反应混合物中含无机酸和有机溶剂而对过滤装置有腐蚀作用,所以难以选出一种既耐酸又抗有机溶剂的过滤装置。
本发明的方法比上述提纯L-抗坏血酸的已有方法优越。根据本发明,反应混合物中的L-抗坏血酸沉淀通过加水而溶解,无机酸被加入的碱所中和,然后将水层与惰性溶剂分离。因此,得到的水溶液中,杂质含量少于原来所得的反应混合物。该溶液最好在用例如减压蒸馏法进一步除去付产物丙酮之后,再与化学致活炭接触,即可有效地除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L-抗坏血酸水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例如,季铵盐(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烷基胺(如十八烷基胺、双十八烷基胺、二甲基十八烷基胺、十八烷基丙邻二胺或十八烷基丙邻二胺二油酸盐)和烷基吡啶鎓盐(如氯化烷基吡啶鎓)。
在本发明中,含上述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通常在PH值不大于5的酸性条件下与化学致活炭接触。
根据本发明,需使用化学致活炭来有效地从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L-抗坏血酸的水溶液中除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活性炭既可以是粉末状,也可以是颗粒状。用气体(例如水蒸汽)活化的活性炭对于从L-抗坏血酸中除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无效的。
对本发明中所用化学致活炭的规格无特殊要求,但其孔径最好不大于15微米,孔体积不小于0.7立方厘米/克,和孔径不大于300埃而孔体积不小于0.4立方厘米/克,其中直径不大于300埃的孔,其平均孔径不小于17埃。众所周知,若孔径不大于15微米,则孔的体积可以用水银孔率计、氮吸附法等进行测定,见《吸附》一书第95-113页(日本共立出版社1967年版)。孔径不大于300埃的孔的体积也可以用氮吸附法测定。直径不大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44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工艺薄片材料及在其上加印图案的方法
- 下一篇:缝纫机的钩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