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及铜合金表面钝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4659.5 | 申请日: | 1986-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07916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5-09 |
发明(设计)人: | 邱训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1/38 | 分类号: | C25D11/38;C25D1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国欣 |
地址: |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合金 表面 钝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铜及铜合金表面产生钝化层的方法。
铜及其合金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焊接性能而广泛应用。但是铜在空气中化学稳定性较差,易于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氯化物、硫化物起作用,失去铜的本来颜色,更重要的是性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所以铜及合金必须进行表面处理,以达到增强抗蚀性的目的。原来表面处理技术,绝大多数生产厂家采用化学钝化法形成表面的钝化膜层。其工艺过程一般为产品经钝化前处理:除油除锈和降去氧化膜后,进入化学钝化液形成膜层。其中钝化液是关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上述方法形成的钝化膜层与基体结合不牢固、不耐磨,不耐腐蚀。我国航天部文件QJ/476~79中规定用1∶1硝酸(比重1.42)溶液滴一滴在零件表面的钝化膜上,从溶液滴下起至开始冒泡为止的时间不低于5秒为合格。即使达到这个要求,抗浸蚀能力也很差,更况一般厂家只达到1~2秒,通不过盐雾及潮热试验。一到夏季高温、潮湿天气,化学钝化法难以维持正常生产,而且产品在库房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因受到腐蚀而返修甚至报废。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钝化膜层的缺点和不足,研制出了采用电解电泳法,使铜及铜合金表面产生既耐腐蚀、耐摩擦、又不影响导电和电焊性能、附着牢固、色泽光亮美观的钝化膜。
本发明的要点是采用电解电泳的工艺方法。钝化液是由重铬酸钾、氢氧化铝和聚烯醇类化合物组成的水溶液。工艺条件:pH为6.0~7.5,温度在12至35℃,阴极电流密度为0.05~0.5A/dm2,阳极为不锈钢、持续电解5~20分钟。即可形成质量理想的钝化膜。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案:
重铬酸钾K2Cr2O720~50克/升
氢氧化铝Al(OH)30.1~2.0克/升
聚烯醇类化合物 0.1~4.0克/升
蒸馏水 至1升
pH 6.0~7.5
t℃ 12~35℃
阴极电流密度ik0.05~0.5安培/分米2
阳极 不锈钢板
机械搅拌或空气搅拌
阴极电解持续时间 5~20分钟
产品出槽清洗干燥。
本发明的优点是得到的钝化膜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牢固,导电性、焊接性能良好,耐腐蚀性用1∶1硝酸(比重为1.42)溶液滴在零件膜上,按照QJ/476-79标准,从溶液滴下起至开始冒泡为止的时间长达200~240秒,比化学钝化的抗蚀能力提高几十至百余倍。产品外观颜色均匀、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46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