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近海碳氢化合物生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6104803 | 申请日: | 198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4803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1-14 |
发明(设计)人: | 沃伦·温斯顿·舒罗德;埃里克·布雷布罗克·图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克萨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杨梧,许宾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海 碳氢化合物 生产 系统 | ||
1、一种从地下油气储层开采油气流并向设在远处的海上结构(10)输送的水下系统,该海上结构物架在近海海底,上面装油气加工设备,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开采混合多相油气流的打入油气层的水下井(18a,18b,18C),输送多相油气流的海底管道(19),把油气流从海底升高到海上结构物(10)上的加工设备的装置,其特征是水下多相油气分离装置(23)设在海上结构物(10)与油井(18a,18b,18c)之间,分离装置接受来自管道(19)的多相油气流并加工成独立的液流和气流;在上述海上结构物上有一直立接收长圆筒(37),该圆筒中有独立的纵向通道(38,49),分别用来把液流和气流输送到油气加工设备;导管(31,36)分别把来自多相油气分离装置的独立的液流和气流输送到上述接收长圆筒内的两独立的纵向通道(49,51);在接收长圆筒下端部的集油池(42)积聚从导管(36)送到长圆筒中的液态油,而且与用作输送液流的纵向通道(5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点是埋入海底的接收长圆筒(37)的下部形成集油池(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接收长圆筒(37)埋入海底达15~153(50~500英尺),形成集油池(4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接收长圆筒(37)埋入海底达153~305米(500~1,000英尺),形成集油池(4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条的系统,其特征是接收长圆筒(37)中有同轴的管(51),该管形成一个中心通道(39)供液流通过,一个环形通道(38)供气流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条的系统,其特征是在中心通道(39)下端装有液流用的输送泵,该泵有通向集油池(42)的进油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条的系统,其特征是接收长圆筒(37)能自己支撑在直立位置,使作用在海上结构物(10)上的重力为最小。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条的系统,其特征是接收长圆筒(37)是靠海上结构物(10)的横向支撑保持直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条的系统,其特征是海上结构物(10)有导管架(11、12),它把工作甲板(13)支在海面上以及加工设备(16),该设备设置在工作甲板上,用来接纳和加工从接收长圆筒(37)输送来的油气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导管架(11、12)上设有多个用来把钻井导管引导到海底的、垂向间隔一定距离的导管导向器(54),接收长圆筒(10)则是由垂直间隔一定距离的导管导向器定位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条的系统,其特征是连接纵向液体输送通道(51)的下流部的阀装置中设有一液流控制阀(62),连接上述液流控制阀的致动装置可调节返回储油池(42)的液体流量;装在分离装置中的探测器测出其中液面高度,根据测出的液面高度向致动装置送出第一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要求的系统,其特点是探测器有多个安装在分离装置内不同高度的探测开关。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致动装置连接有一微处理装置,微处理装置向致动装置发出第二信号,使致动装置能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通过液体流量控制阀调节液体流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条的系统,其特点是多相油气分离装置(23)的位置与船上结构物(10)相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克萨科有限公司,未经泰克萨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4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