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维持电动轨道车辆的牵引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105005.3 | 申请日: | 1986-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06211B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弘津哲二;中村清;河西省司;山口博史;高津英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B61C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维持 电动 轨道 车辆 牵引 控制 装置 | ||
1、带有至少一个驱动电机(3)的轨道车辆的控制装置,它带有用于根据指令(TP)控制加到车轮上的驱动或制动力(F)的第一种装置(1,2,8),和用于在车轮非附着状态的发展期开始时产生有关车轮附着状态情况的信号(NS)的第二种装置(4,4′,9,9′,10,13),在上述发展期中驱动或制动力(F)大于车轮所在处的轨道所能提供的附着力,该第二种装置还用于根据附着状态相关信号(NS)产生重新附着控制信号(Tf)以修正指令(TP),从而使加到车轮上的力(F)减弱:
其特征在于:
主重新附着控制信号(Tf)由对应附着态的发展期的分量(Tfa)和对应发展期之后的非发展期的分量(Tfd)构成:前一分量(Tfa)通过利用附着状态相关信号(NS)的计算而得到,并包括根据车轮发生的非附着态产生并与附着状态相关信号(NS)无关的非附着无关分量(e1)和根据有关附着状态产生的非附着相关分量(e2),而后一分量(Tfd)在非附着态的发展期结束后随时间减小。
2、权利要求1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附着状态相关信号(NS)是车轮边缘速度(Nm)和车轮速度(Nt)之间的相对速度。
3、权利要求2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相对速度(NS)变得大于根据包括在边缘速度(Nm)和车辆速度(Nt)中的噪音确定的一定值(NSmin)且相对速度(NS)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率超过予定的基准值(δ1)时,就检测出非附着态发展期的开始。
4、权利要求2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相对速度(NS)超过根据车辆速度Nt而变化的参考值Nsopt时,就检测出非附着态发展期的开始。
5、权利要求2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非附着车轮的边缘速度(Vm)相对时间的变化率的绝对值超过预定的参考值时,检测出非附着态发展期的开始。
6、权利要求2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相对速度(NS)等于或大于非附着态发生时的相对速度(Nsi)时,检测到发展期的开始。
7、权利要求2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非附着轮的边缘速度(Nm)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率为负的或等于零时,就检测出非附着态发展期的结束。
8、权利要求2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相对速度(NS)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率为负值或零时,检测出非附着态发展期的结束。
9、权利要求1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非附着态的发展期的重新附着控制信号(Tfa)由重新附着控制信号(Tfi),随时间增长的时间相关分量(e1)和非附着相关分量(e2)的结构成。
10、权利要求9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时间相关分量(e1)有常数值偏置。
11、权利要求9定义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非附着相关分量(e2)包括正比于相对速度(NS)的时间微分值(NS的增长部分的分量和正比于相对速度(NS)的分量。
12、如权利要求1定义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重新附着控制信号(Tfd)向预定水平(Tfn)下降时,非发展期重新附着控制信号(Tfd)下降的时间常数(*)变得大于前一个时间常数。
13、如权利要求12定义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预定水平(Tfn)按如下方法确定。
Tfn=Tfi+ε(Tfm-Tfi)
其中ε为常数,Tfi和Tfm分别代表非附着态的发展期开始和结束时的重新附着控制信号值。
14、如权利要求1定义的轨道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提供有信号发生器,当相对速度(NS)超过预定参考值(δ2)时,它根据相对速度(NS)产生附加的重新附着控制信号(Tf″),和其中利用主重新附着控制信号(Tf′)和附加的重新附着控制信号(Tf″)之中的大者作为重新附着控制信号(T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500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