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光照法合成2-氯-8-乙基-5-氧-5,8-二氢吡啶(2,3-d)骈嘧啶-6-羧酸烷基酯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6105080 | 申请日: | 198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5080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2-11 |
发明(设计)人: | 郑俊民;关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华制药厂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22100;23900)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淄博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绍强 |
地址: |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照 合成 乙基 二氢吡啶 嘧啶 羧酸 烷基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与药物制造有关的化合物合成工艺。
制取2-氯-8-乙基-5-氧-5,8-二氢吡啶(2,3-d)骈嘧啶-6-羧酸烷基酯〔Alkyl-(2-chloro-8-ethyl-5-oxo-5,8-dihydropyrido 2,3-d)pyrimidine-6-carboxylate)〕的方法,即:
*R=CH3;C2H5;C3H7;(CH3)2CH;C4H9;(CH3)2CHCH2.
已有技术,如Roche公司(US pat 3 950 338,1976)和(Ger Offen 2 715 675,1977)提出化合物(Ⅰa)经溴化,随后加三乙胺(Triethylamine)脱溴化氢而制得,反应在苯或氯仿等中性有机溶剂中进行,收率78%。
该工艺的缺点是:
1.需耗用三乙胺作脱酸剂,反应后还需要增加三乙胺的回收工序。
2.该法后处理步骤较繁,反应毕,蒸除溶剂,加水溶解分离生成的三乙胺溴氢酸盐,此时,化合物(Ⅲa)析出结晶,易粘结成团,甚至出现油状物。此现象在放大生产上更为明显,影响质量和产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工艺的缺点。
经过试验,我们发现,当上述反应在自然光下,部分中间产物(Ⅱa)自动脱去溴化氢,生成化合物(Ⅲa)。
本发明设计了在光照下进行制取化合物(Ⅲ)的工艺路线,免去了加三乙胺脱溴化氢的步骤。为使反应趋向完全,反应可在混合溶剂(中性有机溶剂和水)中进行,脱出的溴化氢转入水层,生成的化合物(Ⅲ)溶解转入有机溶剂层。反应毕,蒸除有机溶剂,化合物(Ⅲ)均匀混悬析出于水层中,产率90~95%。
光照的光源,可以是自然光,或选用波长在400~700mμ区间的人工光源,两者结果相同。
混合溶剂中,中性有机溶剂与水的重量比为1∶1~10。中性有机溶剂可以是苯。甲苯、环己烷或氯仿。
反应温度为18~50℃。
反应时间为4~10小时。
分析结果:
质谱法测得分子量与计算值相等。
紫外吸收光谱图,出现三个吸收峰Max224nm,258nm,和333~335nm,此结果与三乙胺法脱溴化氢法制得的化合物(Ⅲ),结果相同。
〔实施例〕
化合物(Ⅰ)的甲酯,混悬于氯仿-水液中,光照下,滴加溴液,加毕,继续搅拌数小时,取下层液行薄层层析。展开剂氯仿∶乙酸乙酯=1∶1,上相展开,于荧光灯下(波长360nm)观察,待6-溴化甲酯Rf0.8斑点完全消失,仅呈现化合物(Ⅲ)的甲酯Rf0.4斑点,此时光照反应已趋于完全。回收氯仿,化合物(Ⅲ)的甲酯均匀混悬于水液中,过滤、洗涤、干燥。紫外分析,含量≥98%,MP178~182℃,产率90~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华制药厂,未经山东新华制药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5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油分散添加剂的改良组合物及其制备
- 下一篇:环氧树脂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