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生成耐火物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5355 | 申请日: | 1986-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080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莱昂·菲利普·莫蒂特;埃米利安·乌洛达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拉沃贝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陈季壮;罗英铭 |
地址: | 比利时.布鲁***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成 耐火 物质 方法 | ||
在一表面上成形耐火物质时,将存在于助燃载气中的可氧化颗粒和耐火颗粒的混合物从喷枪1的喷嘴向该表面喷涂,以便可氧化颗粒燃烧产生足够的热,软化或至少熔化难熔颗粒的表面,使耐火物料成形。颗粒2的混合物自身与载气流混合,例如,使用喷管10,沿12、14向喷枪的喷嘴供料,并将氧气引入这种加料管于至少一位置,在它流向喷嘴口但在到达出口之前最好离喷枪喷嘴至少一米使氧气与载气/颗粒混合物混合,借助连接器13加入氧气。
本发明是关于在一表面上生成耐火物质(refractory mass)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施:从喷枪的喷嘴向表面喷涂存在于助燃载气中的可氧化颗粒和耐火颗粒的混合物,以便所述氧化颗粒燃烧时产生足够的热软化或至少熔化难熔颗粒的表面,进而促使耐火物料的形成。本发明还涉及通过所述方法在一表面上形成耐火物质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使所述颗粒与载气流混合的设备和具有用以喷出颗粒的喷嘴的喷枪,以及把载气和所夹带颗粒输送到喷枪喷嘴的加料管。
这种方法对于在耐火砖和其它表面上形成耐火涂层是有效的,特别适用于原地修理或加固炉衬。在某些情况下,当炉正处于工作状态时此法仍可应用。该方法尤其适用于由于耐火材料与熔融金属间的接触而造成的烧蚀的修缮,例如钢铁工业中所使用的熔炉、铸桶和转炉等。
专利说明书GB1,330,894(Glaverbel)号和GB2,035,524 A(Coal Indnstry〔patents〕Limited)叙述了本领域先有的申请方案。
众所周知,选用耐火颗粒的目的是使所形成的物质具有所希望的耐火特性,例如,使待喷涂耐火颗粒与耐火衬底的化学组分一致,即在底基上形成高质量的耐火层。尽管其它颗粒,例如镁和锆,也可用在要求所形成耐火材料具有特殊性能的场合中,但是硅和/或铝是最常用的可氧化颗粒材料。当然,也还有其它物质可使用,但一般不推荐。已经建议,应使用平均粒经低于50微米或甚至低于10微米的可氧化颗粒(GB1,330,894 A)。
当然,对于确保有足够的氧气以获得所要求的燃烧程度这一要求是明确的,而且已推荐供给足够过量的氧气。例如,GB1,330,894 A推荐使用氧气做为载气,在其实例中,规定每小时的加料速度为60公斤颗粒(混合在1200升氧气中)和30kg颗粒(混合在480升氧气中)。
通常希望所形成的耐火物质中基本上不含有不易氧化的物质(Still-oxidisablc material),因为这种物质的存在通常会降低耐火物质的质量,必然导致在喷涂过程中尚未燃烧的物质不能产生热,结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增加了不必要的工艺费用。由于不易氧化的物质当它们掺埋在所形成的耐火物质中时几乎不能燃烧,它们必需在其轴迹周围或暴露在正在喷涂的表面上燃烧。在使用中,喷射物质的喷枪端部的喷嘴与正在形成耐火物质的表面之间通常保持10~30厘米长的距离,因而要求可氧化物质应非常迅速地燃烧。使用与富氧气流混合很好的非常少量的可氧化颗粒能促进这种迅速的燃烧。
为了增加所形成耐火物质的耐火性,不含气孔的耐火物质最为理想。特别是如果使用期间该耐火物质要与熔融金属相接触,则尤其应该如此。使用大量载气时,形成多孔耐火物质的危险就会增加。
为了在喷枪喷射时能迅速而有效地燃烧,加入非常少的与富氧气流混合很好的可氧化颗粒最为有益,但是这也可能在通往喷枪喷嘴的加料管内发生支持燃烧的情况。这将很明显会阻碍工艺过程,并可能使所用设备受到损坏。如果火焰扩展速度大于物质从喷枪中喷出的速度,则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由喷嘴处开始的逆燃。使用非常少量的可氧化颗粒、提高可氧化颗粒相对耐火颗粒的重量比,提高氧气在载气流中的比例,以及增大加料管直径,这些都会使加料管里燃烧的危险性增大。逆燃可能会采取比较缓和形式,仅造成喷枪喷嘴的阻塞,也可能采取严重的形式,正好返回到可氧化颗粒与氧载气流混合的地点。为此,GB1,330,894 A推荐使用具有各种安全部件的装置,如GB1,330,895 A(也以Glaverbel名义)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拉沃贝尔公司,未经格拉沃贝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5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