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热水锅炉的除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5761 | 申请日: | 1986-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5761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矿山公司房产福利处 |
主分类号: | C02F5/08 | 分类号: | C02F5/08;F28G9/04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庆录,魏绮年 |
地址: | 辽宁省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锅炉 除垢 方法 | ||
本发明为热水锅炉的除垢方法。
锅炉的传热面极易形成水垢,其原因是由于水中的钙、镁、二氧化硅等物质在高温下浓短,降低了碳酸钙、羧基磷灰石和硅酸镁等的溶解度,在与水接触的传热面上析出,从而形成了水垢。水垢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水与锅炉之间存在时,阻碍了热的传导,因而增大了燃料的消耗,另外由于使两者之间温差增大,使炉体呈过热状态,进而降低了锅炉强度,甚至造成炉体破裂。原有除去水垢的方法经常用盐酸或有机酸等,使用盐酸时虽然加入了盐酸溶解去除剂进行了化学洗净,但仍有一部分盐酸残留在锅炉中,操作运转时盐酸离子转入蒸汽中间,使炉体受到腐蚀。使用草酸虽然能溶解水垢,但溶解之后与铁离子共存的还原剂作用,则形成了草酸亚铁,此草酸亚铁溶解度低,会形成沉淀附着于锅炉表面,结果发生局部腐蚀。
已有的方法中还有用分子量10000左右的聚丙烯酸、丙烯酸-丙烯氨等聚合物除去水垢的方法,但还没有能摸索出具体的操作条件,有时会出现由于添加量的不同反而增加了锅炉水垢的附着量,这是由于水质改变,聚合物添加不足而造成的。
目前国内有些蒸汽锅炉使用G1阻垢剂(氨基三甲叉膦酸盐+乙二胺四甲叉膦酸+聚马来酸酐),在温度大于100℃、压力为2~13kg/cm2、PH值小于7的操作条件下除掉锅炉中的水垢,但还没有找到最佳的除垢条件,因此除垢的效果不甚稳定。即使这样,在上述的使用条件下还存在着温度、压力较高和在酸性溶液中使用的不利因素。
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除垢的缺点,通过实际操作和多次试验,找出了除垢的最佳数据,可在低温、低压和碱性水液中的热水锅炉中除去水垢的方法,完全避免了产生设备腐蚀的不利因素。
本发明在热水锅炉中除垢的温度为7-95℃,最适宜的条件为10~15℃,常压下操作,除垢时锅炉中的水可采用动态循环。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10~95℃的1吨水中加入24克G1阻垢剂,再加入1.3%(重量)浓度为1/25的碱液,调整PH值在8-11之间,使其在热水锅炉中循环流动,7~10天后即可使锅炉壁上的水垢成片状剥落,然后停泵。片状水垢如不进一步处理时,则容易堵塞管道影响操作。剥落垢片的处理方法是在温度为10-15℃的5吨水中加入3-25公斤G1阻垢剂和1吨1/7浓度的碱液,打入热水锅炉中浸泡垢片,约4小时后即有絮状物生成,原垢片形成空心结构,稍加外力或开泵运转后即可排出。
实施例
将剥落片放入烧杯中,倒入100毫升温度为15℃的冷水,加入10毫升锅炉阻垢剂,浸泡垢片约10-20分钟后再加入1/7浓度的碱液20毫升,4小时后有絮状物生成,原垢片形成空心结构,稍加外力即成粉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矿山公司房产福利处,未经鞍钢矿山公司房产福利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毒性立体结构聚氨酯双组分涂料
- 下一篇:微波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