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轴向变量变扭器及静液传动无效
申请号: | 86106471 | 申请日: | 1986-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6471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1-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悦 |
主分类号: | F04C27/00 | 分类号: | F04C27/00;F16H39/04;F16D4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量变 传动 | ||
本发明是关于轴向变量变扭器及静液传动的发明,属于液力传动技术领域。
现在车辆中普遍使用的液力-机械传动具有能够自变矩的突出优越性能,且机件寿命长。主要缺点有三:一是传动效率较低,二是结构复杂、造价高昂,三是功率不能逆传。三项缺点根源于涡流式液力变扭器(泵轮、导轮、涡轮三基本元件变扭器),这种变扭器仅在很窄速比范围内效率较高,速比偏离该范围效率即迅速下降,不得不串以机械变速器、离合器及主减速器。涡流式液力变扭器不能反传功率。本发明旨在提出优越的轴向变量变扭器,从而造成新型的车辆静液传动系统,使液力传动的长处进一步增进,三项缺点基本得到克服。
变量容积泵能在很宽的变量范围内基本保持高效率,但往复式变量泵造价高昂,又对油内尘粒极为敏感。迴转式容积泵(主要是齿轮泵及叶片泵)造价较低,尤其是齿轮泵造价低廉,且对油内尘粒不敏感。目前,齿轮泵只是定量泵;叶片泵中仅单作用式的可以是变量泵,但单作用叶片泵的性能参数较劣。因此,首先要造出结构简单的变量双作用叶片泵,尤其是变量齿轮泵。
只要改变迴转容积泵的工作容积沿迴转轴线的工作长度L即可相应正比例地改变泵的每转排量。设想有一滑件,它随泵的迴转部分一起转动,但相对迴转部分可沿轴向滑动,前滑则侵占了部分工作容积,使工作容积减少;后滑则让出工作容积,使之增大。本发明称这样的滑件为“变容件”。使用变容件来改变工作长度L从而改变迴转容积泵的每转排量,就形成“轴向变量泵”,再带动定量油马达(或定量泵带动轴向变量马达),就形成“轴向变量变扭器”。
轴向变量齿轮泵的原理及它的一个基本结构可参看图1。
输入轴1与主动齿轮3一起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11,转向如B-B剖视图中所示(齿轮上未画剖面线),在径向密封块7、12及固定端板8(与外壳一体)、滑动端板5及变容件10、4的密封作用下,将油从低压区l泵至高压区h,油从开在壳体8上的宽大入口9流入从宽大出口23流出。变容件10是个套在齿轮11上的内齿环,与齿轮一起转动,一侧与齿轮的一周径向间隙内装有一圈密封材料24,构成对齿轮齿隙的轴向密封,见放大图Ⅰ和Ⅱ。变容件与齿轮的接触在大部分轴向长度上是刚性的,以保证定位并支承。从放大图Ⅰ可看出,变容件10有一个凸缘,用以承受油压并做密封,变容件4的结构也是这样的,套在齿轮3上,在滑动端板5内转动。2,14、15是滚针轴承。滑动端板5可与齿轮11、径密块7一起沿轴向滑动,并与变容件4,径密块7、12、密封材料6、13一起形成右端轴向密封。滑动端板5左推时,齿轮11随之左移,变容件10相对齿轮11右滑,变容件4则左滑,两齿轮啮合长度即泵的工作长度L缩短,泵的每转排量随之线性降低,而效率维持不变。滑动端板左移至与固定端板贴合时,L=0,泵的排量为零,泵对油路相当于一个闭死的阀门,而输入轴空转。反之,滑动端板5右移到头时,工作长度L达到最大,泵的每转排量达到最大。这样,轴向移动滑动端板5,即可使泵从零到最大无级变量。滑动端板的每一位置,都相当于一个齿轮宽度等于L的齿轮泵,效率基本不随L改变。
径密块7、12靠壳体的背部与壳体间有凹凸配合的槽和凸缘,防止径密块在高压区油压作用下向低压区滑移,背部还开有一些通高压区的槽,引入高压油以平衡齿隙高压油的径向压力,使滑动端板能被轻快推动,并使径密块与齿轮之间在密封材料6、13的弹性及高压油的作用下得到径向间隙补偿。上述槽、凸缘等图1略去未画。径密块与固定、滑动端板间的周遭间隙也被密封材料密封。
图A-A中,与壳体一体的隔板8将高、低压区隔开。利用现有技术很容易解决齿轮与端板间的轴向间隙补偿。图1中特别说明的是,该泵作变扭器在车辆上用时,其输入轴与传动轴21相接,利用传动轴上适应轴向伸缩的花键套,装上小弹簧22,即可对齿轮3作轴向间隙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悦,未经郑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