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可从坐式改为卧式的座椅式沙发无效
申请号: | 86106508 | 申请日: | 1986-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6508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奥利·威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利·威伯格 |
主分类号: | A47C17/13 | 分类号: | A47C17/1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萧尔刚,章社杲 |
地址: | 丹麦哥本哈根维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为 卧式 座椅 沙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置于地面的家具,它是一种可从坐式改为卧式的座椅或沙发。它包括一个框架、一个面上装有座垫的移动座架,后者在该家具从坐式改为卧式时可从大体上位于其框架上部的位置移到框架的前面;一个在坐式改为卧式时可从其贮存位置移至移动座架前的位置上以便供放床垫的前床垫架;它还有一个在改成床时置于移动座架后的后床垫架。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的两用家具,在作为座椅或沙发使用时它的内部贮存空间可放置床上用品。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至少在从沙发改为床时或从床改为沙发时便于取出或放入物品的贮存空间。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它的框架至少局部地形成贮存空间的口子,其后床垫架有一块大体上是平的板件,它可在移动座架拉出时放置到供放床垫的位置,在该位置上它至少局部地将贮存空间的口子盖住;该平板件又可放置到一个开启位置,此时就可从上面伸入贮存空间放入或取出物件。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还在于上述平板件是铰接在框架上的,它可围绕一根横向的、平行于但又错开于该平板件平面的轴线摆动。当它摆动到开启位置时,它是垂直地搁置在框架的一个部件上的;当改成床时,该平板件被放置到支承垫子的位置,它与水平面略呈倾斜,而家具上的一个楔形垫子放在其上时其顶面与移动座架上的座垫顶面大体上是在同一个水平面内。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其贮存空间内有一个编织的袋子,袋口是固定在框架上的。
下面将结合附图引用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
图2是图1中的座椅或沙发在改成床的过程中的状态;图3是图1或图2中的座椅或沙发已改成床的状态;图1是用放大了的比例画出的本发明作为座椅或沙发时的状态。图4是本发明的家具的另一实施方案在作为座椅或沙发时的状态;图5是图4中的家具作为床时的状态。
本家具有一个放置于地面的框架1,其后部由支腿2支承着,其前部则由一块直立的横向板件3支承。框架的两侧沿其全长装有连接支腿2和横向板件3的长条形框架件4。一个顶面装有座垫6的移动式座架与可以在框架1的上面移动。移动座架5前面的支腿7下端装有滚轮8。
靠垫10装在箱形结构11的面上,它们通过支臂12铰接在移动座架5上以形成座椅的靠背9。在座椅状态时从箱形结构11上伸出的支撑13位于靠背9下部的后面。作为座椅时一个带斜面的楔形活动垫子14放置在移动座架5的座垫6的上面,其后端被靠背9的下端压住而保持在其位置上。
在靠背处于座椅状态时,座垫6的后面有一块通过枢轴16铰接在框架1上的平板件15垂直地置于该家具的后部。由枢轴16形成的铰接轴线与平板件15相平行但与后者相距一段水平距离,枢轴16装在从平板件15垂直地伸出的杆件43的自由端。该座椅或沙发还有一块位于平板件15后面的背板17。这块板17最好在面上蒙有一层织物(至少在其前面),以便在用作床时作为床头板之用。
贮存空间18的上口是由框架的构件2、3和4形成的。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其他细节。移动座架5有一块底板20,其上设置有座垫6。金属的角型件21在纵向将座垫6围住,支臂12在两侧通过枢轴点22与这些金属的角型件21连接。支臂12的上端通过枢轴点23与靠背上的箱形结构或框架11连接。框架1上的一个横向构件24在框架的后部将两个对应的支腿2连接起来,并在平板件15在开启(垂直)位置时支住平板件15的端部。框架后部的构件24、前部的横向板件3以及侧边构件4共同支承一个尼龙袋25上口的边缘,该尼龙袋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方案中形成贮存空间18的下半部。尼龙袋25的上口边缘翻摊在框架的长条形侧边构件4、横向板件3和构件24的顶面上并与之牢牢地固定。尼龙袋在构件4顶面上的固定方式使得尼龙布的边缘在构件4上形成一条摩擦阻力很低的滑道19,从而使移动座架5可以方便地在其拉出位置(作为床时)及其推进位置(作为座椅时)之间移动。另外一种方式是将尼龙袋固定住以后再装设低摩擦阻力的滑道。钩子26和限位器27互相配合以限制移动座架5的向前移动。
如图1所示,座垫6和活动垫14都有一层硬泡沫材料47和一层较软的泡沫材料48,后者的厚度比硬泡沫材料的厚度要小得多。这样,用作床时垫子的表面是软的,而在用作座椅时该活动垫子又可提供所需的较结实的座垫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利·威伯格,未经奥利·威伯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6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裂化-催化重油芳烃抽提联合工艺
- 下一篇:磁能活塞式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