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水泥磨具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6743 | 申请日: | 198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6743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宝广 |
主分类号: | B24B3/12 | 分类号: | B24B3/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河北省冀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磨具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泥作粘合剂制造非精密磨具特别是以废旧砂轮等磨具残渣作为磨料制造再生磨具的方法,以及由此法制造的改型磨具。
在生产和施工中,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磨削和抛光作业都广泛应用砂轮等磨具,这些磨具通常是以树脂作粘结剂,或以陶土作粘结剂经高温烧制而成,这两种方法或耗能高、生产周期长、或原料成本高,从结构上,现有磨具一般都具有起安装作用的部分,以便于和磨削机械的卡具联结,这部分或以金属材料制造,或其本身就是磨具的一部分。由于使用中的磨损与消耗,各种磨具使用到一定程度,其有效磨削部分便达不到使用要求,至少安装部分,或离安装部分还有一段距离都得不到充分利用,实际上,各种磨具的有效利用率一般也只有50-80%,其余下的部分只得作为残渣而废弃。其结果是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采用水泥为粘结剂,以磨料为骨料,特别是以废旧砂轮等磨具残渣为骨料拌合为成型料,经组模、成型、养护、修整而制成非精密磨具。特别是适用要求不高,线速度较低的磨削机械中使用的磨具。在磨具的结构上本发明的改进在于可将磨具的安装部分与磨削部分,分别投料,分步成型,使安装部分采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制成,而起磨削作用的有效部分采用磨料为骨料成型,减少了磨料的用量。在造形上,对于某些品种,本发明突破了传统的磨削部分与安装部分尺寸、形状一致的作法,将磨削部分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适当的改变形状,尽量扩大其有效磨削部分的截面积,其结果是提高了磨具的磨削能力,增大了其使用部分的比例,提高了磨料的利用率。
具体工艺大致如下:
1、选料:按所制磨具的要求选择一定粒度、硬度及材质的磨料。2、
2、混料:将一定比例的磨料、水泥、水、或为增强塑性再加适量的化学外加剂,经搅拌均匀制得成型料。
3、组模:模具的设计原则是在规格允许下,尽量增加有效磨削部分且有利于成型。
4、成型:首先将磨具起安装作用的部分成型,然后再成型磨削部分,(如果安装部分与磨削部分采用同种成型料,则可一步成型)这两部分可以都采用同种成型料,也可以不同种,例如可以普通混凝土成型安装部分,而磨削部分则以磨具成型料成型。
5、脱模:整体成型后待水分稍干既可脱模。
6、养护:采用普通混凝土养护的方法,在温度为25℃环境下,一般需时7天。
7、整形:经养护后的磨具表面由于水泥细浆的泛起而略显粗糙,经砂轮修整后即可作为成品。
如果磨具成型料采用废旧砂轮等残渣作为骨料,在选择时应按所制磨具规格将废旧砂轮等磨具残渣分类,去杂、或经酸、碱清洗油污,再经清水漂洗后破碎成一定粒径,其尺寸根据所制磨具大小而定,一般要小于磨具最小尺寸的1/4。这样的磨料可部分和全部代替金刚砂作为成型料的骨料。利用破碎后的残渣制备成型料,可以大小颗粒混拌,这样有利于提高再生磨具的强度和硬度。
本发明所用粘合剂水泥的标号可在325-525之间,其用量和标号可根据不同磨具而调整,一般说来,硬度较高的磨具,水泥含量和标号也应适当提高。其用量约在15-35%
(重量计,下同)
为了增加成型的强度和塑性,还可采用化学外加剂,如市售的高效减水剂和砂浆增塑剂,其用量可按使用说明,一般用量为水泥用量的0.5%。
成型料中水的含量过高会降低磨具的密实度,且不易脱模,降低成型后磨具坯的强度而引起变形,但含水量过低又使得成型料,拌合不均影响塑性,因此,水含量要适度,一般其用量约占成型料总重的5-15%。
磨料,包括残渣或金刚砂或其混合物,在成型料中大致在50-80%。
下面为本发明实施例:
例1、生产GZ36#中软磨具配方:
磨料(附合GZ36#规格) 70%
水泥(525号) 20%
水 10%
化学外加剂 适量
附图1示意了改型后的三角磨具,适用于水磨石抛光作业,安装部分A为三角棱柱,其横截面为顶端带一定弧度的等边三角形,磨削部分B为圆柱体。
附图2示意了另一种用于磨砖的砂轮,安装部分A可采用混凝土成型,磨削部分B采用磨具成型料,两部分为同心等高圆柱体。
根据需要,磨具的安装部分横截面可以是矩形、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磨削部分横截面及尺寸可以和安装部分一致,也可是不一致的几何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宝广,未经王宝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6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次磺酰胺促进剂胶料性能的改进方法
- 下一篇:全密封锌银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