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DL-赖氨酸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7049 | 申请日: | 198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7049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陆天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昆山味精厂 |
主分类号: | C07C101/24 | 分类号: | C07C101/24;C07C9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孙佳 |
地址: | 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l 赖氨酸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酸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以L-赖氨酸为原料来制备DL-赖氨酸的方法。
氨基酸即2,6二氨基己酸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之一。由微生物产生的L-赖氨酸在生命代谢中有其特殊意义,即有所谓“特殊必需氨基酸”之称。一般说来,L-赖氨酸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直接得到的。还有一种途径是通过化学方法一步合成DL-赖氨酸,然后使D-赖氨酸分离从而得到L-赖氨酸。若目的产物是DL-赖氨酸,则一步合成后即可。这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DL-赖氨酸的途径看起来简单,但事实上工艺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因而生产成本也高。
这里所述的DL-赖氨酸也正是目前国内外正在积极探讨的、同时具有D和L两种构型的赖氨酸。这种DL-赖氨酸与L-赖氨酸相比较有其特殊用途,目前它被广泛用作药物中间体,是医学、药学及营养学上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组剂。
目前国外在制备DL-赖氨酸方面除了合成法之外也在积极探讨其他方法,例如以L-赖氨酸为原料,在一种脂族酸和一种醛的存在下经消旋精制而获得DL-赖氨酸(见欧洲专利EP57092;日本专利81/938)。但此方法仍存在着工艺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因而生产成本高的缺点(目前用这类方法生产的DL-赖氨酸的价格高达12000美元/吨)。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了的制备DL-赖氨酸的方法,从而使DL-赖氨酸的制备工艺大大简化,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它是一种以L-赖氨酸为原料经消旋精制来获得DL-赖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种无机酸的存在下对L-赖氨酸进行熔解,然后进行保温搅拌,此后进行溶解,接着加入一种无机盐,滤去沉淀物后对清液进行脱色、过滤及浓缩。
本发明的方法不但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而且还使得到的DL-赖氨酸成品的纯度保持在98%以上。经比较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DL-赖氨酸的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2左右。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方法作更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方法首先是将一种无机酸掺入在粉状的L-赖氨酸中,然后加热至100~130℃,于是实现了L-赖氨酸的熔解。这里所说的无机酸为磷酸,加入磷酸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粉状L-赖氨酸的熔点,这样可使L-赖氨酸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处于熔解状态(若不加磷酸而进行直接熔解,那么所需的熔解温度至少在220℃以上,这不但增加了能耗,更严重的是有可能导致L-赖氨酸的分解)。熔解之后随即进行30~90分钟的保温搅拌,保温搅拌时的温度以180~200℃为宜。在这段时间中L-赖氨酸开始发生转型,从而得到DL-赖氨酸的磷酸盐。接着,在蒸馏水的存在下对该DL-赖氨酸磷酸盐进行溶解,溶解时需要进行回流,溶解时的温度为120~150℃。此后再加入一种无机盐,这种无机盐具体指碳酸钙。加入的碳酸钙与物系中的磷酸立即作用从而生成白色沉淀即磷酸钙,于是可使物系的PH值回到7.0。
沉淀过夜后滤去沉淀物,接着用活性炭对清液进行脱色,然后再对清液进行过滤,最后经浓缩后就可得到所需的目的产物-DL-赖氨酸。
实施例1
取150克L-赖氨酸投入500毫升的三口烧瓶内,然后掺入30毫升磷酸(浓度为85%)。接着,通过油浴对该物系进行加热,温度升至120℃时,L-赖氨酸的固体粉末开始熔解,122℃时熔解完毕。此后继续升温至190℃,并在搅拌的条件下保持该温度达70分钟。
待温度降低至130℃左右时,加入400毫升的蒸馏水并进行2小时的回流,从而使L-赖氨酸完全溶解。回流结束后再加入若干毫升蒸馏水以使物系定容在600毫升。此后再升温至92℃,一边搅拌一边加入碳酸钙从而析出白色沉淀。沉淀过夜后滤去沉淀物,在滤得的清液中加入3克活性炭进行脱色,然后再对清液进行过滤。滤液经浓缩后就得到了132.4克DL-赖氨酸。经测定得到如下数据:
旋光度[α]20D=0; 含量=98.2%。
实施例2
取100克L-赖氨酸投入500毫升的三口烧瓶内,加入19毫升的磷酸(浓度为85%)。然后通过油浴进行加热。温度升至112℃时固体粉末开始熔解,116℃时熔解完毕。接着继续升温至180℃并在搅拌的状态下保持该温度达5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昆山味精厂,未经苏州市昆山味精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7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压缩弹簧电脉冲强压松弛处理新技术
- 下一篇:机动公路翻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