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晶体管作偏置元件的共基极放大电路无效
申请号: | 86107132 | 申请日: | 198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7132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田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建新 |
主分类号: | H03F3/04 | 分类号: | H03F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管 偏置 元件 基极 放大 电路 | ||
本发明是一种晶体管放大电路。
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有共基、共射、共集三种基本电路。其中共基电路由于输入电阻低、失真小、高频特性好而广泛地用于高频电路中,但它有个缺点,功率放大倍数较小。因此在中、低频电路中,特别是在音频电路中用得较少。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入电阻低、工作线性好、电压放大倍数很高的共基极放大电路。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在共基极放大电路中用晶体管作为偏置元件,这样,在输入电压变化时,基极电压产生更大的变化。
本发明的优点是明显的,它输入电阻低、工作电流小,电压放大倍数高、工作线性、温度特性均优于一般的共基极电路。
图1是采用NPN管的本发明示意图。
图2是采用PNP管的本发明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用于放大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整流时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关系图。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中,T2为偏置元件,它同R2一起来确定T1的工作状态,R1为输出电阻。图1中,T1的发射极与T2的基极相接,而T2的集电极与T1的基极相接。可以看出,T1处于共基极放大状态,T2处于共射极放大状态。假设T1、T2的性能相同,共射极电流放大倍数为β,流过R2的电流为I2,流过R1的电流为I,则有:
而
I2= (VC-UD)/(R2)
其中,UD为T1、T2的B-E结压降。
可见,当R2和Vc确定后,电路的工作状态也就确定了。
现在看看放大时的情况,当在T2的基极输入电流i时,T2的基极电流变为I(1+ 1/(β) )+i,因而T1的基极电压也要变化,从而引起I的变化,以保持T2的基极电流基本上不变,有:
I≈-i即d≈-1
即本电路的电流放大倍数约为-1,I为T1的集电极的交流电流。
当T1的基极电流变化时,其B-E结电压也要变化,故:
UD1≈(rbb+ (K)/(I) )i
这样相当于T2的集电极电流变化 (-UD1)/(VC-UD) 倍,使基极电流也相应变化了 (-UD1)/(VC-UD) 倍,
因而T2的B-E结电压将变化 (-UD1)/(VC-UD) ·K倍,故有
U≈ (-K)/(VC-UD) ·UD1
即
所以:RD≈ (K)/(VC-UD) ·RD2RD2≈rbb+ (K)/(I)
上面的推导中,K= (KT)/(I) ≈0.026伏,rbb为晶体管的基区电阻,RD2为T2的输入电阻,即共射极电路的输入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建新,未经田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氯法二氧化硫废气制硫酸工艺及设备
- 下一篇:万能曲线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