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陶瓷坯体的干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6107265 | 申请日: | 198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7265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17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济;张秀华;杨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窑具厂 |
主分类号: | C04B33/30 | 分类号: | C04B33/3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景德镇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熊赣荣,陈安民 |
地址: | 江西省景***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干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陶瓷制品的一种干燥方法,适用于干燥未焙烧陶瓷制品的各种类型的干燥器。
已有的国内外陶瓷制品的干燥方法有二大类型:
(1)连续干燥。可以采用一种干燥介质,例如电,蒸汽、红外线和热风进行加热干燥,如西德专利DE2905748中所述的陶瓷制品是用热空气流来干燥的。也可以采用二种干燥介质连续加热干燥,例如先用热风干燥,然后使用红外线干燥,如此交替进行。另外还有一种如西德DE3428925中所述的用高速喷射空气干燥陶瓷制品的方法,其空气温度为20~30℃。
(2)间歇式干燥。采用一种热源例如热风,干燥一段时间停歇一段时间,如此循环干燥。如西德专利DE3245282中所述的即是采用一种热介质,间歇式的干燥方法。
上述类型所涉用的方法,在能耗和坯体干燥质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和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陶瓷坯体干燥的新方法。
本发明依照下述干燥工艺原理:湿坯体在干燥过程中,接触热介质的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大于坯体内部水分的迁移速度,从而在坯体截面上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水分梯度,在坯体表里之间产生导致坯体开裂的应力,此时,即使热介质温度再高,不仅对加快干燥速度无益,相反会导致由于坯体表面干燥收缩较大,张应力大于坯体的极限强度而导致干燥缺陷的发生。根据这一原理,本发明采用冷、热风交替对吹陶瓷坯体,此时冷风不仅可以同样挥发坯体表面水分,而且起着降低坯体表面温度,减少内外层间的温度差,使坯体截面温度趋向一致,分布均匀、抑制表面水分继续急剧蒸发并使坯体水分有足够时间从里层向表层迁移,使坯体截面水分梯度减少的作用,从而克服了干燥开裂和变形等缺陷,达到了既节省能源,又可减少坯体干燥开裂和变形,提高干燥质量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冷、热风交替对吹陶瓷坯体的干燥方法,其要点是:
(1)干燥介质采用二种:冷风(室内空气)、热风,
(2)湿坯体先吹冷风3~6分钟后即更换吹热风若干分钟,然后又接着吹冷风,如此反复交替对吹陶瓷坯体直至干燥为止;
(3)热风温度不象普通干燥工艺要求的那样,在坯体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不能超过30~40℃,它可以达到很高温度如70℃或80℃。(不过热风温度高,冷、热风交替循环的频率要适当高些,每次热风对吹的时间要适当短些)
(4)冷、热风交替对吹陶瓷坯体的形式可有两种:如图1所示:坯体1置于固定干燥架2上,3为冷风管,4为热风管,输入干燥室5内的干燥介质受冷热风变换装置所控制。其冷、热风交替输入的间隔时间可按需要而定。如图2所示:坯体1随坯车2运动,3为冷风管,4为热风管,5为热风源,6为冷风源,7为干燥器,大箭头所指为坯车前进方向。
冷、热风管在干燥器内的设置为交叉排列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组合。
本发明具有很多明显的效果:实施本方法简单易行,适用面较广、见效快。采用本发明干燥的陶瓷坯体,干燥质量好,大大减少了干燥开裂和变形。使用本方法还能降低能耗,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设备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窑具厂,未经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窑具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7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吡嗪类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2循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新布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