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摩擦纺纱辊无效
申请号: | 86107469 | 申请日: | 198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7469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9-09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怀特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林斯沃斯(英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135 | 分类号: | D01H1/13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地址: | 英国英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纺纱 | ||
本发明涉及到摩擦纺纱装置用的辊子,尤其是辊子的型式,该辊子确定了纺纱装置的摩擦表面,并且具有穿孔的结构以使应用于辊子内的吸流至少在辊隙处将纤维吸到辊子的表面上,此辊隙处进入的纤维聚集加捻成一束并以纱线形式轴向引出。
众所周知,摩擦纺纱装置包括有孔辊子以使吸流作用于辊隙处,从而将进入的分散纤维形成纱线。例如,GB-A-2042599中公开了这种纺纱装置的一种形式,其中,两个辊子中一个有孔一个无孔。摩擦纺纱装置的其他形式,如GB-A-1574531中所描述的那样,靠近的两个摩擦纺纱辊子都有孔。
在任何实际的摩擦纺纱装置中,重要的是精确地调整两辊子间的间隙,并且,在摩擦纺纱装置的长期使用期间保持精确的定位。于是,有孔辊子的运动部件间的间隙可以是非常小的,但是尽管如此,实际上在按常规的辊隙处确定了吸槽的内隔离筒和绕着该静止隔离筒高速旋转的至少是局部有孔的外套筒之间必须存在间隙。虽然理论上有孔外套筒与内隔离筒之间的装配是密封的,但在吸槽周围仍将有一些空气逸出,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分散在吸槽中应该是集中的吸流作用。
此外,从EP-A-0125341中可以知道,其提供一个可以相对于上面提到过的确定吸槽的隔离筒旋转的内隔离筒,该内隔离筒确定一个如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内吸槽以和外隔离筒的通常为线性的吸槽相配合,以便在关闭时,控制吸流沿通常为线性的槽逐渐衰减以及在接合时吸流沿该槽的逐渐再应用。这种内隔离筒需要从外部加以控制,这就产生了另一些空气可能逸出的通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飞花或纺纱短纤维进入这些细小的间隙中及可能导致摩擦纺纱装置的相对运动部件间的间隙内的附加阻力和生热摩擦的趋势。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个有孔的摩擦纺纱辊子,该辊子至少具有一个位于大部分有孔表面区段和端轴承之间的摩擦纺纱辊子的表面上的通气孔,以提供一空气逸出通道,此通道比任何经过轴承自己的空气逸出通道阻力要低。
最好是辊子两端都具有这样的通气孔。
具有这样的空气逸出通道的作用是,确保由散遗吸流作用所引起的、从有孔辊子外部向内的任何空气流绕过轴承,因而,没有可能引起轴承的润滑脂干燥或者携带飞花和尘粒进入轴承而污染轴承的净空气内流进入轴承。
在辊子的端面上和/或辊子的圆柱面上可以形成低阻力的附加逸出通道。
为了减少通过轴承的空气逸出通道,最好在所说的端轴承处或靠近端轴承处设置一述宫式密封圈。
为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参照附图,以举例的方式作如下描述,其中:
图1所示的是体现了本发明的有孔摩擦纺纱辊子的纵向剖视图。
图2所示的是图1的摩擦纺纱辊子和与其结合的摩擦纺纱装置的相邻部件的端视图。
图3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但所示的是辊子的一种变形。
参照图1可以看出,有一个有孔辊子1,其包括一个至少是局部有小孔的外圆柱体2,在远离摩擦纺纱辊隙、圆柱体2的圆周部分上方,它的外表面由一罩子3任意包围。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任意罩子3所包围的圆柱体2的区域被精心钻有孔,以便使通过由圆柱体2内的隔离筒4所确定的吸槽而应用的吸流,在辊子1和相邻辊子(图中未示出)之间的辊隙处沿纱线形成的区域进行传递,相邻辊子根据需要可以是无孔形式或有孔形式。
圆柱体2的区域2a是无孔的,而且,在辊子的这一部分表面上,在形成纱线的过程中,实现了在纤维束的脆性末梢处更平稳的纤维输送。
在辊隙处形成通常为线性的吸槽的隔离筒4之内是一个内隔离筒5,其具有一个带有特殊职能形式的象EP-A-0125341中所描述的平行四边形那样的槽。仅仅通过转动内隔离筒5,当关闭时,该槽用来控制吸流沿线性槽的逐渐衰减;接合时,该槽用来控制吸流沿线性槽的逐渐再运用。为简便起见,附图中省去了隔离筒5中的槽和外隔离筒4中的线性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林斯沃斯(英国)有限公司,未经霍林斯沃斯(英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