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筒形缝纫机的进给机构无效
申请号: | 86107481 | 申请日: | 198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7481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0-21 |
发明(设计)人: | 濑户洋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27/08 | 分类号: | D05B2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刘志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进给 机构 | ||
该发明涉及筒形缝纫机的进给机构,尤其适用于有差动进给机构的筒形缝纫机的差动量调整机构。
缝纫机的差动进给机构,通常,安装着主进给齿的主进给台及安装着差动进给齿的差动进给台,分别通过连杆与主进给曲柄和差动进给曲柄连接,而主进给曲柄和差动进给曲柄固定安装在与主轴连动并进行摆动的进给前后轴上,利用两个曲柄的摆动进行前后移动。差动进给量的调整是通过与差动进给曲柄嵌合,并且与连杆端可转动地连接的滑块沿差动进给曲柄移动实现的,差动进给曲柄由进给前后轴沿径向方向伸长,滑块位置的调整是利用手动操纵机构或者脉冲电动机等驱动方法实现的。关于手动操纵机构,一种型式是使滑动件嵌合在牙叉操纵杆的牙叉处,其中,滑动件与滑块是可以转动的连接、牙叉操纵杆与框架是可转动的连接(见特公昭47-17019号),另一种型式是利用连杆连接操纵杆和滑动件,其中,操纵杆与框架是可转动的连接(见特公昭56-15916号)。对前者的机构来讲,象第4A图所表示的那样,由于将差动进给曲柄1摆动而画出的滑块2的园弧轨迹用接近该轨迹的直线来近似,即,当差动进给曲柄1摆动的时候滑块2在牙叉3内作往复直线运动,由于偏离了理想的园弧轨迹,滑块2沿差动进给曲柄1发生微小振动,因此,两者产生摩损,造成缝纫机的振动,使差动进给齿的布料进给作用变坏。这样的问题,虽然后一种型式比前一种型式有所改善,但并没有完全消除,即,象第4B图所表示的那样,滑块6不是以差动进给曲柄7的摆动中心C为中心画出理想的园弧轨迹,而是以操纵杆8和连杆9的可转动连接点b为中心画出园弧轨迹,两者之间存在偏差。
关于手动操纵机构,除上述型式之外,象特公昭58-1955号所公开的那样,虽已考虑到使滑块的实际运动的轨迹与理想的园弧轨迹相一致,但在这种机构中,和第4A图所表示的型式一样,由于用直线来近似表示理想的园弧轨迹,仍然存在两轨迹之间偏差比较大的缺点。
针对上述的问题,为了尽量减少滑块的实际运动轨迹与理想的轨迹的偏差,该申请人提出先象第4C图所表示的那样,画出滑块的园弧轨迹e1,然后使轨迹e1在中间部与理想的轨迹e2相接(见实开昭60-137983号)。这种装置象第4D图所表示的那样,是由导向体14和调节杆15构成,导体14上部有园弧状的导向沟12,其上嵌合了可以滑动的滑块11,导向体14下部的牙叉嵌合在进给前后轴13中,既可滑动又可转动,调节杆15与导向体14连接,利用调节杆15的转动操纵,导向体14能上下移动,从而使滑块11能沿着差动进给曲柄移动。可是,由于调节杆15向下转动,导向体14的下端,象该图中用点划线表示的那样,自进给前后轴13向下方伸出,因此,在进给前后轴13的下方需要有容纳伸出部分的空间。这对于限定了筒形座空间的筒形缝纫机是不适合的。
本发明改进了上述装置,使其能应用于筒形缝纫机。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安装了进给齿的进给台,该进给台的上下移动机构和进给台的前后移动机构,及使第一调节滑动件沿曲柄移动的操纵机构的筒形缝纫机进给机构中,(其中进给台的前后移动机构是由与主轴连动作摆动的进给前后轴,与该轴固定安装的曲柄,安装在曲柄上可滑动的第一调节滑动杆,连接该滑动件和进给台的连杆组成);操作机构是由杆45,第二调节滑动件47,导向体46,第三调节滑动件49,导向部件53,和操纵杆55构成的,其中杆45是由轴支承的,绕着与进给前后轴相一致的轴线可以转动,在杆45的径向加工出牙叉或长孔;第二调节滑动件47嵌合在杆45的牙叉或长孔中,可以滑动,在导向体46的一侧设置第二调节滑动件47,在导向体46的另一侧加工出在轴线的径向具有曲率中心的园弧形沟槽48;园弧形的第三调节滑动件49用轴支承在第一调节滑动件上,可以滑动并嵌合在导向体46的沟槽48中,可以滑动,导向件53与比第二调节滑动件47突出的销轴51相配合,并在曲柄摆动范围内的某一个位置上,使销轴51和第一调节滑动件一样,沿着曲柄移动;操纵杆55使上述的销轴51动作。通过上述的构成,第三调节滑动件在沟槽48内滑动而画出的园弧轨迹与以进给前后轴为曲率中心的园弧轨迹在中间部相接,以上为本发明的特征。在这里,例如操纵杆55有可滑动嵌合销轴51的牙叉或长孔,并被固定在操纵轴54上,(该轴54用轴支承在缝纫机框架上),或者杆53固定在轴52上,能使杆53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未经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7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运动发酵单胞菌使淀粉水解物转化成酒精
- 下一篇:具有编码器机构的涡轮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