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对按原模形状的模制容器的检查与分类无效
申请号: | 86107823 | 申请日: | 1986-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7823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25 |
发明(设计)人: | 艾伦·道格拉斯·阿尔;约瑟夫·弗雷德里克·比尔梅尔;保罗·惠特纳·林克·格雷厄姆;马克·布雷德利·申克;斯蒂芬·亨利·齐尔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文斯—伊利诺衣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00 | 分类号: | B07C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增勇,肖春京 |
地址: | 美国俄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原模 形状 容器 检查 分类 | ||
本发明涉及对模制容器的检查,特别涉及到用于对来源于容器模型的诸如玻璃瓶之类的模制容器的检查和分类的一种全自动系统和方法。
诸如玻璃瓶、罐之类的模制容器方面的缺陷,往往涉及到其相应原模的缺陷。为此,对某种具有多个模具的自动生产工序来说,最好拥有识别具备其原模形状的特定模制容器的能力,并有将容器缺陷同原模具联系起来的能力,以便于修理或更换模具。例如,在一座生产玻璃瓶的自动工厂中,一种称之为分段专用或叫IS机的机器包括种类繁多的模腔和自动设备,以便为依次通过的模具提供玻璃鼓泡物料,吹制容器。吹制成的容器则通过相应的传送设备被送到玻璃退火炉进行热处理,然后被送到所谓冷端-在那里进行容器包装运走前的检查和分类工作。考虑到从模制到检查工序之间处理过程的可能延误,为减少废品最好在早期能去识别有潜在缺陷的模槽。同样,在模槽已经更换或修理之后,最好马上检查由此模槽生产的容器,以证明其效果的正确性。
转让给本申请受让人的U.S.专利4,413,738,揭示了一个用于对1%模制容器的侧壁和光洁度缺陷进行检查的系统,该系统还用于自动地分拣出来自被判别为有缺陷模槽的容器。每个容器要按规定路线通过许许多多工位检查装置-其中的一项检查即是对容器侧壁和光洁度的自动光学检查。这些检查装置中的一个第一检查装置包括(或说具有)一个与此相关的自动模腔检查装置,该装置用来判读模制成每种容器的编码,从而把通过该检查装置的各种容器同它们的原模联系起来。一台成品计算机把通过第一检查装置的瓶子中的缺陷同有缺陷的模具发生联系。然后,所有的容器按规定路线通过一台第二模腔识别装置,在此,起因于模具而被成品计算机判别为次品的容器被分拣出来,以便剔除。
虽然在这篇参考专利中所揭示的检查系统已享有实际的商业成功和生产上的经济效益,但是,进一步自动化仍是需要的。例如,有一些容器试验必须在抽样的基础上来实现,(诸如容器体积,壁厚和压力试验等等),而在上述系统中并未涉及这些内容。通常,为进行这些试验必须靠人工手动地从容器中抽样,而人们希望能根据容器的原模腔、在自动抽样的基础上去进行这类试验。另一理想性能是要以这样一种方式清楚而迅速地提供有缺陷的模腔信息,以致系统能在热端,以手动或自动处理方式容易地利用这些信息来对有缺陷的模腔进行修理或更换。本发明的一个总目的就是为提供一种用于检查模制容器的系统和方法,实现优于参考专利-先有技术的上述理想的改进。
本发明的一个更具体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全自动系统的方法,用于对1%的模制容器的侧壁和抛光缺陷的检验,并用于根据原模腔来自动地抽样检查容器的耐压性、壁厚,内部容积等诸如此类的参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提供一个描述特性的系统和方法,它们包括便于随模腔判别的变化而改变抽样检查试验的抽样率,以便增强对可疑模腔的跟踪作用和/或迅速证明新的或修理后的模腔正确与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完全自动的系统和方法,用来根据原始模腔对诸如玻璃瓶等类模制容器进行检验和分类。一个分级互连的计算机系统接受来自该系统的不同部门和站的模腔和试验信息,并根据预定的质量标准控制分类和抽样过程的进行。在第一系统区内,制成的容器被送到多个检查站之一,以便对诸如侧壁和抛光等类缺陷,进行1%的缺陷检验。这些检查站中至少一个站具有一个相关抽样模腔的识别装置,把缺陷和有缺陷的容器同原模发生联系。缺陷和模腔识别信息被传送到成品计算机,该计算机控制一个第二或称控制模腔检查装置-所有容器被运送通过该装置。来自被识别为有缺陷的模腔制成的容器被自动地分类,以便剔除。
第二系统区包括一个由一台模腔质量计算机控制的自动抽样分度器,该分度器被连到控制模腔识别装置,以便从那里接受已选抽样容器。模腔质量计算机也被连到成品计算机,以便将所选的抽样对准控制模腔识别装置。这样,成品容器被自动地有选择地抽样,以进行基于相关模腔识别的试验。自动抽样分度器将抽样容器运到或通过多个自动质量检验站,如自动容积,厚度和斜度或压力检验站,同时判定为有缺陷的容器的模腔识别被跟踪和在模腔质量计算机上作出标记。抽样分度器也有选择地将容器相应地输送到人工目测检查站或者输送到次品站。通过所有非破坏性试验的抽样容器返回到主传送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文斯—伊利诺衣公司,未经欧文斯—伊利诺衣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7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