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合金化学分析试样快速溶解设备的改进无效
申请号: | 86107877.2 | 申请日: | 1986-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81B | 公开(公告)日: | 1990-12-26 |
发明(设计)人: | 埃尔彼迪奥·康森萨·阿鲁达;卡洛斯·奥格斯托·库丁霍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西国立炼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8 | 分类号: | G01N27/28;C25C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吴大建,全菁 |
地址: | 巴西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合金 化学分析 试样 快速 溶解 设备 改进 | ||
本发明是对第PI 8008038和PI8104165号巴西专利申请的改进,主要是改进电解溶解池,其目的在于使样品能连续溶解以使流动注入式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等离子谱仪、离子色谱仪等分析设备能直接进行连续分析。
第PI 8008038号专利申请的目的只在减少样品溶解时间,它采用具有两个相互连通的电解液室的电解池。其阴极位于一个电解液室中,样品在这一电解液室中进行溶解,样品的一面浸泡于电解液中,并与电源相连接构成阳极。另一电解液室只起电解液循环与冷却的作用。
第PI 8104165号专利申请采用竖直流动法,其目的也是加快样品的溶解。其溶解室在设备上部而样品的一面浸泡在电解液之中。隔膜式电磁泵安装于溶解室的下方且与之同一轴线,使电解液完全排出并送至分析仪器。
上述二专利申请均采用间断操作的电解溶解池。在每次操作中,将一定量的金属样品溶于一定量的酸液(即电解液)之中。
现代的分析方法提供了连续注入电解液的可能性。考虑到这一点,本发明改进的目的在于使溶解阶段也变成连续化的过程以使样品的溶解过程与分析过程更加协调。本发明使整个分析过程的自动化变得更简单,这对于在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分析的冶金工艺中进行监控是很重要的。
本发明所提出的溶解设备的主要组成部件是电解溶解池。电解液连续不断地流经溶解池。图1示出设备中的所有组件:
1-电源
2-阳极连接器
3-样品(阳极)
4-密封圈
5-溶解室
6-蠕动泵(管1)
7-电解液进口接管
8-阴极连接器
9-电极连接插座
10-进液管
11-阴极
12-导线
13-出液管
14-脱气柱
15-溢流管
16-排出管
17-电解液出口管
18-过滤器
19-电解液出口接管
20-蠕动泵(管2)
21-蠕动泵(管3)
22-池体
23-溶解池
整套设备系由溶解池(23)、蠕动泵及三个接管(6、20、21)和直流电源(1)组成。
池体(22)由不导电材料构成,其上的溶解室(5)由池体(22)、阴极(11)、密封圈(4)及样品(3)构成。阴极(11)与池体(22)上表面对齐,样品(3)与该表面平行。密封圈(4)置于池体(22)与样品(3)之间并在阴极(11)与样品(3)之间形成溶解室(5)。
池体(22)上还有电解液进口接管(7)和出口接管(19)进口(7)通过进液管(10)与溶解室(5)连通,而出口(19)则经出液管(13)与脱气柱(14)相连。脱气柱上有一溢流管(15)使过多的电解液得以排至排出管(16)。
直流电源(1)向由阴极连接器(8)(9)、导线(12),阴极(11),样品(3)及阳极连接器(2)所组成的回路提供电流。
电解液连续不断地经由进口接管(7)送入溶解室(5)。电解过程在该室中连续不断地进行,含有溶解样品的电解液进入脱气柱(14)。在电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在此释放至大气中。已脱气的溶液经由带有过滤器(18)的出口接管(19)连续不断地直接送至化学分析仪器。
在另一种形式的溶解池中,池体(22),阴极(11),导线(12),电极连接插座(9)是由单块导电材料制成的,而池体(22)上表面本身就构成阴极(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西国立炼钢公司,未经巴西国立炼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78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广告装饰灯用材料
- 下一篇:多道磁迹高密度数字记录的编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