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潜式抗台风多用途海洋平台无效
申请号: | 86108094.7 | 申请日: | 198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477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练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708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正恺 |
地址: | 上海市四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潜式抗 台风 多用途 海洋 平台 | ||
半潜式抗台风多用途海洋平台,属于海洋石油浮式生产系统,它包含单点系泊装置,油气生产、处理装置和贮存系统。
现行的海洋石油浮式生产系统,其油气生产、处理、贮存、系泊装置或系统为独立分开的,如油气*产、处理装置是设在一般海洋平台或船舶上,*系统采用大型油轮或油驳,单点系泊装置是用钢*固定于某一点或用锚泊。这样的海洋浮式生产系统抗风能力差,遇到台风等恶劣海况来临,必须迅速撤离现场,因而使生产陷于停顿,对于含腊质高、粘度大的油品因突然停产将导致管路内油流凝固,损害整个系统。最近国外开始研制新的浮式生产系统,如挪威研究的生产、贮存、系泊集于一体的大浮筒型海洋平台(见挪威Trosvik公司资料(1982年)),由上、下两个大圆柱壳体组成,上部圆柱壳体直径小于下部圆柱壳体直径,可伸出水面支撑甲板,下部大圆柱壳体的直径达70米,用以贮油。如此巨大的圆柱壳体,一般船厂都不具备生产条件,而且工艺要求高,价格昂贵,很难实现,现该项目尚处于研究阶段。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能抗台风,台风到来前不用停产搬迁,对其建造的生产条件要求不高,工艺难度小,容易实现的新的浮式海上石油生产系统。
本发明是一种半潜式抗台风多用途平台,以下简称“多用途海洋平台”。它由下浮体⑨、上浮体⑥及甲板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下浮体⑨是由多个大型圆柱壳体焊接而成,每个圆柱壳体直径均为20-30米,长为35-55米。下浮体全部沉在水下50-60米处。下浮体呈多角形,可增加多用途海洋平台在海水中的阻尼力矩。上浮体为一垂直圆柱壳体,其直径为20-30米。上、下浮体之间由多根撑杆连接,撑杆直径取3.5-4.0米。上浮体顶部是甲板,甲板上设置人员居住舱室等生活区⑤、直升飞机平台④、天然气燃烧塔①、起重机②、输油塔③及消防救生设备等。
为充分利用空间,降低重心,油气处理设备、泵舱、发电机舱等均布置在上浮体内。
多用途海洋平台由软性管子与海底管连接,当多用途海洋平台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时,它与海底管的连接不会被破坏。
原油经处理后流入下浮体。下浮体为双层壳体,外壳与内壳之间为压载水舱;内壳体内部为贮油舱。当处理后油流注入贮油舱时,压载舱则相应排出适量的压载水。反之亦然。这样可使多用途海洋平台的重心高度始终保持在某一规定范围内,从而满足其浮态要求。内壳体内贮油在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即当发生海损事故时,原油不会外泄而污染环境。
多用途海洋平台采用多根锚链呈放射状锚泊,在风浪潮流作用时,不会发生漂移现象。
多用途海洋平台适用于储量不大、连续开采年限不超过10年的油田,以及开采前景不明确的油田。它较现行的浮式生产系统抗风能力强,安全可靠,遇台风不用搬迁,生产效率高。如设计原油产量为3000吨/天的油田,采用现行的浮式生产系统,从接到台风预报停产撤离时起,到台风过后再恢复生产止,约4天左右的时间,如每年受台风影响4-5次,全年将少产原油48000-60000吨;采用多用途海洋平台仅在台风经过时停产一天,台风一过可立即恢复生产。两者比较,采用多用途海洋平台每年可多产原油41000-53000吨。
多用途海洋平台与挪威研究的大浮筒型海洋石油平台比较,对建造的生产设施要求不高,具有良好水域条件的船厂都可生产,并且因结构合理,造价也较低,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多用途海洋平台正视图
图2为多用途海洋平台俯视图
1、燃烧塔2、起重机3、输油塔4、直升飞机平台5、生活区6、上浮体7、撑杆8、撑杆9、下浮体10、锚链
多用途海洋平台可分成甲板、上浮体、下浮体三个主要部分分别建造,然后在水上进行大合拢,甲板面积及其结构可根据设备、仓室等的布置要求确定,采用常规板架的建造方法可以实现。上浮体可按常规圆柱壳体建造方法在船台上实现。下浮体体积庞大,可采用先把组成下浮体的各个圆柱壳体分别在船台上建造,然后送下水,在水上用合拢的方法建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708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708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80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