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微电子时间计数电码自动闭塞无效
申请号: | 86108418 | 申请日: | 198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8418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雨新;冉茂盛;顾波;贾学祥;高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1L7/06 | 分类号: | B61L7/06;G08B1/08 |
代理公司: | 铁道部科技情报所铁路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梁绍明,李垦 |
地址: | 北京市西直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电子 时间 计数 电码 自动闭塞 | ||
本发明属于铁路信号技术领域中的一种自动闭塞装置。现有技术采用的交流计数电码自动闭塞是苏联五十年代研制和广泛应用的一种自动闭塞制式,该制式利用轨道作为信息传输通道,周期性地发送1、2或3个交流电码脉冲和间隔组成的信息,用来控制信号机的显示,主要由电动发码器、电码传输继电器、脉冲轨道继电器、电容译码器等有接点专用器材构成。在非电化区段采用载频为50赫的电码,在电化区段采用载频为75赫或25赫的电码。该制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信息量少,只有L、U、HU三个信息,虽能满足三显示自动闭塞的要求,但不能满足与三显示自动闭塞相配套的五显示机车信号的要求,缺少一个UU信息;
2、由于绝缘破损的防护采用电码切割方式,接收电码时有丢码现象,为使设备正常工作,信号显示应变时间需要很长,达13秒左右;
3、钢轨绝缘破损的防护性能较差,有可能出现升级的闪光显示;
4、抵抗断续脉冲干扰的能力极差,易产生信号升级显示;
5、设备由有接点脉冲元件构成,可靠性差,寿命短,维修工作量大,设备体积和重量都较大。
本发明的任务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作为核心,应用计算技术和数控电路技术,实现交流计数电码自动闭塞的微电子化与无接点化,借以达到提高设备技术性能,减少体积、重量,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设备可靠性的目的。此外,为适应现有设备的更新改造,还使设备具有新旧兼容的功能。
本发明的任务由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1、增加信息的方法是在原交流计数电码的基础上增加电码脉冲长短的时间特性,构成时间计数电码。以电码周期内脉冲个数和脉冲与间隔的长度和的不同构成新的信息,使信息量增加到5乃至8个;
2、本发明不改变交流计数电码的结构,各信息的电码脉冲个数与原交流计数电码的脉冲个数一致,仍为1、2或3个。本发明只是增加了电码脉冲与间隔长短的时间特性,这样就使得新旧设备对应的信息能互相兼容,对于新增加的信息,仍能按原方式为机车信号设备所接收,並显示信号。
3、运用可靠接收原理,即电码在轨道传输过程中或通过滤波元件时,可能使电码的脉冲变长,间隔变短,而产生误动作,但电码脉冲和间隔的和不受电码失真的影响,因而在电码接收时不检查每个电码脉冲和间隔的长度,只检查每个电码脉冲和其间隔之和的长度。
4、采用可擦写的只读存贮器EPROM作编码器,与计数器、反相器、振荡器、可控硅等电子元件构成发码器电路,实现发码器的微电子化和无接点化。
5、采用微处理器CPU、可擦写的只读存贮器EPROM、並行I/O接口PIO,以及输入电路、分频器、CPU复位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电子元件构成译码器电路,实现译码器的微电子化和无接点化。
6、发码器和译码器均设计为双重系统,以保证不间断工作。主副两套设备经常分别处于工作状态和热备状态,主套设备因元件损坏等原因而停止工作时,副套设备便自动地转为工作,並向室内报警。
7、发码器和译码器均分为A、B两型,一种型号译码器只能接收同一型号发码器的各种信息。A、B两型交错布置在区间的各闭塞分区,可达到防护轨道绝缘破损的目的。同时采用这种办法不会产生由于电码切割所造成的丢码现象,因而还能缩短信号应变时间。
实施本发明后,能够收到的效果是:增加信息量,五个信息可满足四显示自动闭塞和六显示机车信号的要求;信号应变时间缩短到5秒以内;延长检修周期到2年或实行故障修;增强了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绝缘破损防护电路的安全可靠程度;能适应设备逐步更新改造的需要;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
以下借助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五个信息的时间计数电码图。五个信息为L、LU、U、UU和HU。L信息和LU信息都采用3个电码脉冲,两者的区别是它们的时间特性不同。U信息和UU信息都采用2个电码脉冲,也用时间特性相区别。
附图2为发码器电路图,图中164是主套发码器,165是副套发码器。当主套设备完好时,发送转换继电器47励磁,其接点52使主套发码器164接向轨道变压器55的初级线圈,向轨道58发送时间计数电码信息。当164故障停止工作时,47失磁,其接点52使165接向55的初级线圈,向轨道58发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未经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8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