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带支承的多晶压块无效
申请号: | 86108847 | 申请日: | 198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8847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弗兰克·约瑟夫·奇洛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7/06 | 分类号: | B24D7/06;B24D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才希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多晶 | ||
本发明涉及带支承的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压块的制备,尤其是涉及用于拉丝模成形压块的制备。
多晶压块是一种烧结多晶块,这种多晶块是磨料金刚石和/或立方氮化硼粉粒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定形、坚韧、具有粘着性和高强度的块状物。关于这种金刚石压块的制备已经公开(例如在美国专利3,141,746号中);在美国专利3,136,615号和3,233,988号中,介绍了立方氮化硼压块。带支承的多晶压块是连接于诸如烧结金属碳化物加强材料或衬底材料的压块。在一种称之为带支承的接丝模结构中,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的芯子被一个诸如硬质合金或不锈钢的环状支承物套住。
在已有工艺中,带支承的压块通常是通过一种单一步骤成形,如美国专利3,745,623号、3,831,428号、3,767,371号、3,743,489号中所述。在这种工艺中,用作烧结碳化物支承物的粘结剂的金属(例如钴),在高温和高压下,进入多晶块,充当催化剂,促成晶体间的结合。在这种单一步骤的工艺中,特别是在制造一种具有环状支承物的拉丝模压块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方硼/支承物界面粘结剂/催化剂耗减的问题。因此,就带支承的结合钴的碳化钨拉丝模压块而言,若有过量的钴从碳化物支承环流入多晶块,那么碳化物中的耗尽区或环就可能扩大,并伴随着微小裂缝扩展到支承材料。另外,单一步骤的工艺没有机会个别地检查未带支承的多晶块。因此,如果在压块或支承材料中产生缺陷,那么整批组合件都必须报废,而不是仅仅废弃有缺陷的部分。同样,在已有工艺中,需要将系统参数调整至使整体的合成物达到最佳,而不能调整至使个别组件达到最佳。最后,这种单一步骤的工艺,要求开始的结晶材料和支承材料经受足以形成多晶块的高温和高压处理。结果,同仅压制结晶材料的操作相比,其压制生产率显著下降。
两步工艺法(其中先成形压块,然后将其连接于支承物上),此方法尽管不常采用,也属已知的。例如,上述美国专利3,141,746号中介绍了采用钎焊材料作为连接用途。同样,已成功地使用了拉丝模压块。该压块是由装有热压配合的金属支承材料(例如不锈钢)的环形套、环绕预成形的圆柱型多晶芯子组成。然而,现在的两步工艺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钎焊方法的一个难题是要充分地湿润与支承物连接的晶体表面。在美国专利第4,224,380号和4,288,248号中所公开的一种更新的、称之为热稳定压块的多晶金刚石压块中,上述困难就显得更为突出,因为热稳定压块可含有多孔的、几乎纯的金刚石材料。即使在上述成功的热压配合两步法拉丝模工艺中,提高压块和周围金属支承物的连接强度,仍然是有益的。此外,就热压配合本身而言,它要求相连接的部分之间保持相当小的允许偏差。这种限制显然增加了制造的困难和成本。
于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成形带支承的多晶压块,包括带支承的热稳定多晶金刚石压块。这个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分别成形具有表面的多晶压块和具有支承表面的金属碳化物或其他可塑性变形的支承物。然后,将压块和支承物相应的表面对准,并将其置于足以使支承物塑性变型而与压块接合(化学、物理或两者兼有的接合)的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尽管根据所采用的材料的不同,可以改变和优选工艺条件,但如果所采用的温度足以使支承材料呈塑性状态,所用的压力足以使塑性材料变形而与压块表面紧密接触,并且温度、压力和时间的配合不足以导致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压块产生显著或重大的软化,那么上述接合的条件就是充分的。正如所能理解的,所要求的工艺条件较已有工艺所需要的条件少,这样就比较有利。产生显著的或重大的软化意味着减弱了压块的操作性能,这样就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支承物对多晶块的连接显然涉及到物理因素,它是由各自材料间的热膨胀(收缩)的差异引起的,特别是膨胀系数比较低的多晶材料所引起的。当回到环境条件,回复成品时,支承材料一般要对被支承的多晶压块施加径向压力。在拉丝模构型中,环状支承物同时对中央多晶芯子施加径向压力和轴向压力,这是比较有益的。如果配接面的材料是互相作用的话,那么支承物和多晶块之间的连接还可能涉及到化学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8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