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薄膜型三氧化二砷牙髓失活剂的配方无效
申请号: | 86108858 | 申请日: | 198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8858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斌;徐卫龙;王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7/00 | 分类号: | A61K47/00;A61K6/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朱介人 |
地址: |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氧化 牙髓 失活剂 配方 | ||
本发明提出了薄膜型三氧化二砷牙髓失活剂的配方,属牙科材料。
现今,临床上所应用的牙髓失活剂主要有四种,即三氧化二砷、金属砷、三聚甲醛和多聚甲醛及中药失活剂。一般认为金属砷和三聚甲醛类失活剂由于其作用缓慢,临床上很少应用;中药失活剂,因提取工艺复杂,在临床上也尚未得到广泛地应用。目前,在牙髓病干髓治疗术中应用得最广泛的牙髓失活剂乃是糊剂型三氧化二砷,它们一般是由三氧化二砷、麻醉药、赋形剂、色素等组成。这种失活剂主要存在着:第一,无法精确控制定量应用的问题。用三氧化二砷失活一个牙髓之量,以24至48小时计为0.1毫克到1毫克,用手工方法无法精确控制糊剂型三氧化二砷的用量。第二,砷的泄漏问题。糊剂型三氧化二砷在封药及取出时易将糊剂小粒落入龈沟,烧伤牙周组织,在邻面洞时,此危险尤甚。
本发明的任务是:针对糊剂型三氧化二砷所存在的以上缺点,提供一种用量可精确控制,使用既安全又方便的薄膜型三氧化二砷的配方。
本发明的薄膜型三氧化二砷的配方,其特征是加入适量的成膜材料以代替糊剂型三氧化二砷配方中的赋形剂,经搅拌均匀,干燥和成型等工艺使其成薄膜。这种成膜材料可以是PVA(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乙醛二乙胺乙酯、乙基纤维素等取材容易、廉价、符合医用的成膜材料本发明的薄膜型三氧化二砷,每平方毫米薄膜中三氧化二砷的含量可精确控制。其配方以重量百分比计可为:
三氧化二砷 4.7~33.3%
麻醉药 2.5~3.6%
拟肾上腺素药 0.2~0.3%
成膜材料 5.8~8.3%
水 58.2~83%
曙红 适量
按以上配比,最终将其制成160平方厘米的薄膜,则可得到每平方毫米含三氧化二砷0.025毫克至0.25毫克间的各种规格薄膜。
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薄膜型三氧化二砷牙髓失活剂的配方,以重量计。
PVA-1750(聚乙烯醇) 0.7克
三氧化二砷 1.6克
盐酸丁卡因 0.3克
盐酸麻黄素 0.025克
水 7.0毫升
曙红 适量
称取PVA-1750加入水5毫升,水浴加热,使其充分溶胀,加入三氧化二砷充分搅匀;另取盐酸丁卡因,盐酸麻黄素,加水2毫升溶解,缓缓加入上液中,边加边搅,最后加入曙红适量,充分搅匀。再将此溶液涂铺于一平整玻璃板上,使其面积为160平方厘米,待其自然干燥后即成三氧化二砷薄膜。用剪刀将此薄膜剪成2×2毫米小块备用。
用上述制成的薄膜型三氧化二砷,经68例临床应用之结果,总有效率达97%。无一例发生化学性尖周炎及牙周组织损伤。因临床用量可精确控制,故对预防砷应用中并发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8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