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功能的机械动物玩具无效
申请号: | 86200212 | 申请日: | 198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0212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宜文 |
主分类号: | A63H11/18 | 分类号: | A63H11/18 |
代理公司: | 机械工业部专利代理处 | 代理人: | 陈小雯,徐晓琴 |
地址: | 北京市前***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机械 动物 玩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遊艺和健身器械。
此种机械动物玩具,不但能够起到遊艺效果,而且还能达到健身目的。现有的一些机械玩具,如儿童三轮车、前后摇动的小木马,都是儿童能骑的玩具,儿童三轮车只是两支脚来蹬踩从而驱动车的行走,其只锻炼人体的局部部位;而摇动的小木马,虽然能够通过人的腰腹和手臂来使木马前后摇动,达到全身运动,但不能使其行走,体态不逼真。至于小机器人,能跳跃的小狗等类似玩具,也只能是愉乐玩具,人不能运动,由此可见,现有的一些机械玩具只能起到单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给青少年及成年人提供一种良好的遊艺和健身器械。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机械动物玩具,是由外壳和内部机构组成的,其内部机构中的连杆(1)构成了动物的头部、颈部,胸部和前腿,连杆(4)构成动物的臀部和后腿,连杆(3)支撑动物的腰部,其两端分别用铰链连接在连杆(1)的一点B上和连杆(4)的一点C上,而连杆(2)的两端分别用铰链连接在连杆(1)B点以上的一点A上和连杆(4)C点以下的一点D上,在连杆(1)与连杆(4)下端还分别固定有单向轮子作为动物的蹄子。
图1机械马的原理图
图2部分连杆的结构图
图3a型单向轮
b型单向轮
如图一,将此机械玩具的外壳(9)做成马的形状,外壳的材料可为木制品或铁制品,并将其制做成三个可分离部分,前一部分为马的头、颈、胸、前腿的外形,中间为马背、马腹部,后一部分为马的臀部、后腿及尾的外形,这三部分分别固定在内部连杆上,并能随着连杆的移动而相对移动,以便不影响马的行走,在马的外壳上覆盖有布料或长毛绒等,使其形象美观逼真。在马耳朵的下面有一对与连杆(1)固定的手柄,是用于操纵马的行进和转弯的,而在前腿的两侧分别还安有与连杆(1)固定的两个脚蹬子(8),使骑者在脚上也可以给马一个外力。
在马的内部结构中,用金属制品做成的连杆(1)和连杆(4),如图二所示,连杆(1)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一根截面是圆形的杆,其直径为φ25-30毫米,下部分杆截面也为圆形,其直径为φ15毫米,并被弯成不封底的等腰梯形,梯形的两个腰做马的两条前腿,其两腰的下端分别安有只能面前转动的单向轮(4),两个单向轮(14)的间距为400-450毫米,上下部分用销钉固定连接,其总高度为800毫米;连杆(4)也是截面为圆型,直径φ15毫米,并弯成不封底的等腰梯形,其高为350毫米,而且在距上底157毫米处,在两腰之间固定一横杆,用于连接连杆(2),两腰的下端分别安有只能向前转动的单向轮(15),其间距为400-450毫米。支撑马腰的连杆(3)是两根平行的钢板,平行于地面,其两端与连杆(1)上的B点和连杆(4)上的C点铰链连接,长度为550毫米。连杆(2)也是由一条钢板做成的,它是穿过两根平行连杆(3)之间与连杆(1)上的A点和连杆(4)上的D点铰链连接,其长度为630毫米,在杆(1)上A、B的两个连接点的距离为150毫米。以上的尺寸可以改变,可以将该马分为大、中、小型号,以便适应不同年龄的人使用。
该马的运动方式是:当一个人骑在马背上用双手向后拉手柄时,则马的前脚通过单向轮向前移动,同时后脚有个向后蹬的力,由于后脚轮子不能向后转,所以后脚轮只能随着前脚同步向前滑动;同理,当手柄向前推时,后脚通过单向轮向前移动,前腿有个向后蹬地的力,并不能向后转动,只是在蹬地之后随后脚轮的前移而移动。当不间断地推拉时,则马就呈现出一蹴一蹴地向前奔走的现象。
为了在推拉时,增加人推拉的力量,可将弹簧(7)的一端固定在连杆(3)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杆(1)B点以下的地方,这样人在推拉手柄时,必须要克服弹簧的弹力,才能实现上述动作,从而起到锻炼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更好地实现方法是,如图一,一个可折叠的杆(5)的一端套套有一空管(11),内有一弹簧与杆(5)连接,空管(11)固定在两个平行杆(3)中间的一个横杆上,横杆与连杆(3)为一体,杆(5)的另一端安有万向轮(12),做为马的蹄子,在杆(5)上安有折叠装置(12),使杆(5)能向前折叠进入马的腹部中,杆(5)的高度要大于梯形连杆(4)的高度。另外为支撑杆(5),又可在空管(12)上安两个支杆(6),并固定在连杆(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宜文,未经王宜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