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刀熔组合开关无效
申请号: | 86200515 | 申请日: | 198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0515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9-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同南;周萃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同南;周萃初 |
主分类号: | H01H21/56 | 分类号: | H01H2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闸北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常用低压开关,这种开关具备控制和保护两种功能,属于低压电器领域。
现有的这种常用低压开关是HK型瓷底胶盒闸刀开关(俗称胶木闸刀),广泛作为一般照明线路的干线和支线、1千瓦及以上的电灯和较大功率生活电具,以及3千瓦及以下的电动机和其他电力设备的控制和保护电器使用。可是这种开关在我国已经使用了三十多年,不但款式陈旧,而且结构不敷实用。根据《低压用户电气装置规程》(上海市供电局编)第43条规定:使用HK型开关时必须另装一道熔断器,而开关内部装置熔体部位,应用较开关规格大的裸铜线直连,即废除保护部分的结构。如果让熔体发挥作用,开关的绝缘结构就会遭到破坏。由于这种开关在分、合闸时,是操作直接与刀片相连的手柄的,故窜出开启式罩盖的电弧就有可能灼伤人体,特别是在被控制的线路或设备存在故障时进行操作,危险更大。此外,这种开关在分闸时刀片外露在空间,如果电源线端反向连接,则外露的刀片带电,较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设计本刀熔组合开关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实具备控制和保护两种功能的、又较安全可靠和价廉实用的新型常用低压开关。
本刀熔组合开关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的:整体结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开关部分,起控制作用;下部为熔断器部分,起保护作用,两者置于同一块由电瓷制成的瓷底上,中间由瓷质隔板隔开,在开关一侧,隔板又作为动触头在分闸时的定位。
开关部分:全部带电零件均罩没在封闭式罩盖内,操作开关时电弧不会窜出罩盖。罩盖内置有横条,开关合闸时罩盖被锁住,使罩盖不被掀开。导电系统由动、静触头和软连接组成。动触头由刀片和凸轮构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设计方案;静触头沿用刀开关常规使用的双片夹持式结构。操纵系统由手柄、转轴和轴承组成。两个系统由凸轮和转轴的组合而连成一起。除手柄外,其余零件均置于开关内部。当操动手柄时,转轴随手柄转动,并带动动触头运动,从而实现了开关的分、合闸动作。凸轮在转轴上的定位,轴承在瓷底上的定位均采用较可靠的加固措施,故动静触头之间具有较好的接触性能。置于罩盖内横条,又起到动触头在合闸时的定位作用,能使刀片在静触头中处于较理想的接触位置。在安装静触头相应位置的罩盖内壁斜面上,置有石棉片或栅型灭弧罩(用于15安以上的开关),使之既能防止电弧灼伤罩盖,又能加快电弧熄灭,起到提高开关使用性能的作用。因手柄和凸轮均由胶木制成,故操作时人体与刀片(带电体)之间构成两次绝缘;同时为了防止转轴意外带电,在两凸轮中间的转轴上,套有绝缘套管,起到提高开关绝缘性能的作用。此外,采用软连接来沟通开关和熔断器间的电路,内部结构得到简化,起到缩小整个开关体积和节省材料的作用。
熔断器部分:基本结构参照RC1A型插盖式熔断器设计,以求能采用常规的铅锡合金丝作熔体,因这种构造既能满足一般用电环境的保护要求,又便于更换熔体,而且这种熔体的价格又较低廉。
本刀熔组合开关与HK型开关比较,具有造型新颖、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安装方便和使用安全等特点;并可节省三分之一铜材和四分之一绝缘材料。现用的HK型开关属于系列产品,有双极5、10、15、30安和三极15、30、60安七个规格;本刀熔组合开关除同样有上述七个规格外,还按实际需要发展了三极10安和双极60安两个新规格。
实施本刀熔组合开关的技术要求不高,工艺装备不多,只要提供产品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一般电器制造厂均能生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刀熔组合开关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本刀熔组合开关的右侧外形结构图(双、三极相同)。
图2:是本刀熔组合开关的开关部分内部结构侧面图(双、三极相同)。
图3:是本刀熔组合开关的开关部分内部结构顶视图(双、三极相同)。
图4:是本刀熔组合开关的轴承与瓷底固定结构图(双、三极相同)。
图5:是本刀熔组合开关的灭弧罩安装位置图(双、三极相同)。
图6:是本刀熔组合开关的双极开关顶视外形图。
图7:是本刀熔组合开关的三极开关顶视外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同南;周萃初,未经王同南;周萃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