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不漏油的拦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86200570 | 申请日: | 198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0570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23 |
发明(设计)人: | 钱群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群策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金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密封拦油装置、特别适用于中大型的载重汽车、拖拉机、火车、船舶等用的巨型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包括各种内燃机)所用的橡胶油封,使用寿命不长,容易漏油,原因在于制造油封的橡胶难免要老化变质发硬,而在结构上轴颈么必然会磨损起槽,从而产生漏油。
为解决这个问题,早在四十年代,国际上研制了在曲轴后端车制左旋沟槽来代替后油封、如美国“司蒂倍克”(STUBAKER)等车型,也有些厂商把这种结构取代前油封的例子,如英国“康门”(COMMER)汽车等,但是这种结构至今未得广泛采用,原因是这种结构油还能到达轴颈上面,在各种因素下向外延出。
原有左旋沟槽的封油结构是按下列的方式排列的,它是在曲轴最后一道轴颈的后面做了一圈“”形的拦油凸缘,并在“”形拦油凸缘外周围的缸体上做了一圈回油槽,再在“”拦油凸缘后面的轴颈上做了数条左旋沟槽,设想是把来自润滑曲轴最后一道轴承的,尚有残余压力能向后喷出的油,由“”形凸缘挡住,在回油槽内回入油盘,即使有少量的越过“”形凸缘顶端延到后面轴颈上的油,就会被左旋沟槽“拉进”到回油槽内回入油盘,但实际情况有很多因素要破坏这个设想,如发动机高速旋转时,前述向后喷出的油,会沿“”形的垂直面向四周呈放射线甩出,也就会在回油槽内壁上被反射出来,而此时的“”形拦油凸缘却成了反射回来油的分水岭,绝大部分被溅在“”形后面的轴颈上面,大量的油,不可能被左旋沟槽全部“拦住”。加之机油高温时成稀薄状态,容易流过左旋沟槽同缸体之间的封油禁区向外延出。且如发动机在车架上原有后倾,及车辆上坡时的倾斜,因此轴颈上只要有油,就必然会向后延出造成漏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既不用橡胶油封,亦区别于左旋沟槽的改进拦油装置,能纠正上述种种弊端,它的着眼点是把油拦掉回入油盘,使油无法到达轴颈上面来保证效果的可靠性。
在改革后油封方面,因把原有的“”形拦油凸缘改成了“”形,并在“”形拦油凸缘的里面装入了一圈“U”形的排油沟,因此,使如前述的在回油槽内壁上被反射出来油,就只能溅在“”形的横平面上,由于“”横平面末端下面装有“U”形的排油沟,因此油就被承受在这个沟内往下流掉回入油盘,这就保证了轴颈上无油到达。
在前油封方面,因把原有的盆形甩油盘改成了碗形的一次拦油罩,再在它的前面加装了一只锥形的二次拦油罩,原油封孔内装入了“L”的一次排油槽和“U”形的二次排油槽的组合件,因此,发动机运转以后,来自任何方面的油,都须经由皮带盘轴颈上才能漏出的路线被切断了。油经过二次拦截,二次排放,就无法再到达皮带盘轴颈上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取代后油封的拦油装置剖面图。
按照图1,由于把原有的“”形拦油凸缘改成了“Г”形的拦油凸缘〔1〕,并在加宽了的回油槽〔3〕里面装入了一圈“U”形的排油沟连盖壳〔2〕,这样,当如上述来自润滑曲轴最后一道轴承〔4〕的,尚有残余压力能向后喷出的油,即使也沿“Г”形的垂直面向四周甩出,也同样在回油槽〔3〕内壁上被反射出来,但由于拦油凸缘已改成了“”形,油就只能溅在“”形〔1〕的横平面上,在末端往下流,由于“”形〔1〕的横平面末端下面装有“U”形的排油沟连盖壳〔2〕,因此油就只能承受在这个沟内往下流掉回入油盘。“U”形沟有7×7毫米的截面,故油不会有溢满之虞,也就无油可越过“U”形〔2〕的顶端再滴到轴颈〔5〕上了。这是同“”形拦油凸缘时油要直接溅在轴颈上的根本不同之处,(原有的左旋沟槽就可取消)。
“U”形的排油沟连盖壳〔2〕须做成二半,上半部紧固在汽缸体〔6〕上面,下半部则同曲轴轴承盖紧固在一起。在装合时,先将曲轴〔5〕装好,然后把“U”的排油沟连盖壳〔2〕分二半从后面嵌入,用螺栓紧固。二个半部及缸体〔6〕同盖壳之间都装有后衬垫〔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取代前油封的拦油装置剖面图。
下面结合图2详细说明本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群策,未经钱群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0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播种装置
- 下一篇:具有识别功能的自动驱贼防盗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