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充气轮胎防戳垫无效
申请号: | 86200979 | 申请日: | 1986-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0979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运文 |
主分类号: | B60C19/12 | 分类号: | B60C1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全永留 |
地址: |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防戳垫 | ||
充气轮胎防戳垫涉及轮胎,更具体地说涉及轮胎增强件。用于防止铁钉等带尖物体戳破充气轮胎。
充气轮胎已经广泛地用于各种运输车辆。但是充气轮胎被铁钉等带尖物体戳破而漏气的情况屡见不鲜。为此,国外已有一种用聚氨基甲酸乙酯(聚氨酯、聚亚氨酯)塑料制成的自行车防戳垫,用以衬在自行车内、外胎之间,可以防止碎玻璃、金属切屑等短小的带尖物体戳破内胎而引起漏气。但是,由于聚氨酯塑料的硬度较低,不能防止铁钉、图钉等尖刺状物体的戳入。而聚氨酯塑料本身价格较贵,且其产量较少,难以满足防戳垫生产的需要。另外,对于负荷较重的汽车、拖拉机轮胎的防戳垫,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硬度较高的铁钉等尖状物戳破内胎的防戳垫。不仅适用于自行车、手推车、摩托车等轻型车辆的充气轮胎防戳,而且适用于负荷较重的汽车、拖拉机的充气轮胎防戳。
本实用新型防戳垫包括金属带、固定件以及软质保护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形式,防戳垫是一条外包软质保护层,首尾搭接的金属带。适用于自行车等轻型车辆车胎防戳。另一种形式的防戳垫是一条由首尾搭接的多条金属带和每条金属带上的固定件以及通过固定件固定的内带及其两侧的保护层组成的带。适用于自行车等轻型车辆车胎防戳。再一种形式的防戳垫是一条由多条纵向首尾搭接、横向鱼鳞式搭接的金属带和每条金属带上的固定件以及通过固定件固定的内带及其两侧的保护层组成的带。适用于汽车等负荷较重的充气轮胎防戳。
本实用新型防戳垫由于采用了硬度较高的金属带,不但可防止碎玻璃、金属切属等短小的带尖物体戳破内胎,而且能防止铁钉、图钉等各种尖刺状物体戳破内胎。而且,所选用的金属带和保护层材料的价格低廉,来源广,制作简单。还可适合于所有具有充气轮胎的车辆的防戳。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具体地叙述。
附图说明:
图1为自行车等轻型车用轮胎的局部横剖面示意图;
图2为一条由首尾搭接的多条金属带所形成防戳带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C向的局部展视剖视图;
图4为多条金属首尾搭接及与保护层相互连接局部剖视图;
图5为多条金属带以鱼鳞式搭接的防戳垫局部剖视图。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防戳垫4衬在外胎2与内胎3之间。防戳垫4由一根金属带6和包复在金属带上的保护层5组成。金属带6最好采用冷轧状态的带钢,也可采用热轧状态带钢或者经过硬化处理的带钢。其长度略大于所衬车胎的外胎的内圆周长,其宽度略大于或等于车胎受载荷下与地面的接触宽度,其厚度视材料而定,对一般带钢来说,以0.3~0.8毫米为宜。使该金属带形成一条刚硬又有弹性的环形带,两端接头处呈搭接状。环形带外包上一层软质材料作保护层。此软质材料保护层可以是一种纤维织物,也可是具有足够强度的塑料或者橡胶。
实施例2
参照图2~4,作为自行车等轻型车辆1车胎防戳垫的另一种形式,防戳垫9是一条由首尾搭接的多条金属带6、每条金属带6上固定的固定片8以及通过固定片8使金属带6与环形软质保护内带7固定的内带7组成。内带7的长度与所垫车辆的外胎内周长相当。根据所采用金属带6的条数和每条金属带上所固定的固定片8的个数,在内带7上相应的距离上开设两条垂直于内带7纵向的切缝。其宽度与距离与U形固定片8相配。每条如实施例1所述宽度和厚度的金属带6横向以轮胎的曲率半径弯曲。在每条金属带的中部或其它部位上牢固地焊上一个U形固定片8。将焊在金属带上U形固定片的两脚插入与之相对应的环形内带7的切缝内,并将U形固定片8的两脚向外或向内弯曲弄平,使每条金属带6固定在环形内带上。每条金属带之首尾互相搭接,组成一条封闭的环形防戳带。由于内带有一定韧性,可以保持防戳带的柔性。从局部来看,每条金属带又有足够的刚性,首尾搭接又可防止各种尖物从正面或者两条金属带的接头处戳入。
考虑到金属防戳带和U形固定片在加工时的毛刺未清除干净而易使内、外胎受损。因此,防戳带的两侧再衬上一层由各种纤维织物、塑料或者橡胶等耐磨材料组成的保护层5。
实施例3
参照图5,作为汽车等负载较重的车辆的防戳垫的一种形式,防戳垫10在纵向上采用与实施例2中所述的首尾搭接的方式,在宽度方向上,采用多条首尾搭接又相互鱼鳞搭接的方式。金属带的厚度对钢带来说,以0.5~1.2毫米为宜,每条金属带6均通过牢固地焊在每条金属带上的固定片固定在内带上,其固定方式同实施例2所述,其两侧再衬上一层由各和纤维织物、塑料或者橡胶等耐磨材料组成的保护层5,或者纤维织物与橡胶组成的耐磨材料组成的保护层5。每条金属带上的固定片的个数和每条金属带的宽度和长度根据轮胎所受负荷大小而有所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运文,未经刘运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0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牙膏挤压器
- 下一篇:燃烧时保持烛高不变的节能蜡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