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白铁工咬缝钳无效
申请号: | 86201317 | 申请日: | 1986-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1317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9-30 |
发明(设计)人: | 朱五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五岳 |
主分类号: | B25B7/00 | 分类号: | B25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贵州省清镇县后午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铁 工咬缝钳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薄金属板材手工咬接的一种专用工具。是采用由凸、凹形滚轮组成钳嘴的一把钳子,通过钳嘴咬紧板料边缘,并移动滚压形成一道板料连接缝的接头,以便将两板连接接头接合,再敲击成接缝。
传统的薄金属板手工咬接工艺是以捶击折弯板料边缘形成接缝接头然后相互扣合,再捶击压紧成接缝。操作时必须捶击力量均匀,捶击位置准确,咬接质量才能保证,因而要求操作难度高,工效低,且捶击产生的噪音大。
机器咬接虽好,但设备费用高,只宜成批生产,而许多单位和个体劳动者的小量、零星生产还不适应。
又经检索专利文献(US4386543、US2732744、US4014226、US3188729、US2572738、US3215008)表明,国外虽有以钳的形式出现的工具以解决薄板各种结构、形式的咬接多例,但都是以特定形状的钳口对板料手动(或电动)的挤压、折弯成形,而无滚压成形。板料的加工长度就受钳口宽度的限制,必须多次成形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以解决上述历来的手工咬接工艺中的问题,而采用将板料置于二个特殊形状的滚轮组成钳嘴的钳子中,工件不动,工具移动,滚压成形。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二只钳柄(1)用销轴(8)铰链成钳体,二钳柄头分别装上凸形轮轴(4)、凹形轮轴(5),并用紧钉螺钉(8)固定,轴上再分别穿套凸形轮(2)、凹形轮(3)和垫圈(6)、(7)。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小巧灵活、携带、保管方便,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劳动强度明显减小,功效提高,咬口质量均匀、平直、牢固,且无噪音。
图1:是“白铁工咬缝钳”的平面图。
图2:是销轴(9)的侧面图。
图3:是“白铁工咬缝钳”的立面图。
图4:是凹形轮(8)的梯形凹槽断面图。
图5:是“白铁工咬缝钳”的侧面图。
图6:是凹形轮(8)与凸形轮(2)错位图。
图7:是“咬缝钳”开始行走轨道示意图。
图8:是第一道工序成形示意图。
图9:是第二道工序成形示意图。
图10:是捶击扣接前示意图。
图11:是捶击扣接后示意图。
图中:(1)钳柄、(2)凸形轮、(3)凹形轮、(4)凸形轮轴、(5)凹形轮轴、(6)垫圈、(7)垫圈、(8)紧定螺钉、(9)销轴、(10)卡槽、(11)工件(薄板料)。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钳体与一般钢丝钳相似,二钳头孔中分别套穿凸形轮轴(4)和凹形轮轴(5),并用紧定螺钉(8)固定在钳头上,凸形轮(2)、凹形轮(3)再分别套在凸形轮轴(4)和凹形轮轴(5)的同一方向上。凸形轮(2)和凹形轮(3)与钳头之间分别套上垫圈(6)和垫圈(7)。如图1所示。钳体是由二个基本相同的钳柄(1)用销轴(9)(见图2)铰链组成。销轴有卡槽(10)端与装凸、凹形轮方向一致。如图3所示。
以下,就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钳柄(1)的中、尾部与一般钢丝钳相同,其中,下钳柄带一半园形弯把(使推拉用力时手不会打滑)。钳头部份比钢丝钳钳头大,没有口、齿,钳头平面中央钻孔。孔径与轮轴外径吻合。钳头外侧钻孔攻丝,与紧定螺钉尺寸吻合。钳柄材料宜用45号钢。
凸形轮(2)是带有凸起断面为三角形的滚轮,三角形的形状、尺寸与板料所需咬口形状相适应。轮内孔与轮轴外径吻合,轮外侧内孔扩大一个台阶,轮外园内侧缩小一个台阶。材料宜用T7。
凹形轮(3)是带有凹槽的滚轮,凹槽断面为三角形或梯形(见图4)。其尺寸与凸形轮(2)凸起的三角形尺寸相吻合。轮内孔与轮轴外径吻合,轮外侧内孔扩大一个台阶,轮外园内侧留有一凸起的台阶与凸形轮(2)轮外园内侧缩小的台阶吻合,如图5所示。材料宜用T7。
凸形轮(2)和凹形轮(3)由于所需咬接板料厚度不同,咬接缝的宽度也不同,故需配制形状相同而某些局部尺寸改变的几套凸、凹形轮。即采用一个钳体、几套可更换的凸、凹形滚轮。所改变的局部尺寸是适应咬制板厚度变化的需要,变化的幅度与所需咬制板料的厚度相适应。当板厚大于0.4毫米时,为使板料折弯处保留适当的园弧,凹形轮(3)凹槽断面形状宜用梯形。与凸、凹形轮轴相配合部位的尺寸不变,使能相互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五岳,未经朱五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1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