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1689 | 申请日: | 198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1689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建强 |
主分类号: | G08B13/22 | 分类号: | G08B1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乐山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报警器,特别是关于用电池为工作力矩,并主要增设于如提包、收录机等物品中的报警器。
已有的报警器由较多的电子原件构成,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不便增设于上述物品中,实用新型的报警器方案,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其特征是:有一个由微电机(1)、齿形帽(2)、振动片(3)、共呜腔(4)构成的警声机构和至少一个由锁盘(10)、轴钉(9)、锁钩(8)、锁钉(7)构成的密码锁机构以及至少一个由电键(5)、触发簧(6)构成的触发电键机构。触发簧(6)是可以取下的。
本实用新型的报警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警声尖锐、安全可靠的特征,将使报警技术运用到更多的领域。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报警器的一个实施例:
图1表示电路原理。
图2表示警声机构原理。
图3表示触发电键机构原理。
图4表示密码锁机构原理。
本实施例中触发电键机构和密码锁机构都采用两个。从图1可见:一个或两个电键(5)闭合都使微电机(1)旋转。
结合图2分析警声机构工作原理:微电机(1)旋转时:由硬金属材料制成的齿形帽(2)使由弹性金属材料制成的振动片(3)产生高频振动,通过共呜腔(4)发出尖锐的报警声。共呜腔(4)的振动面可以是牛皮纸或类似材料制成的。
图3是触发电键机构的一种形式,其中电键(5)与图1、图4中电键(5)属于同一部件。电键(5)设置在物体的底部。利用物体的重量决定电键(5)的开闭。当物体放置在支承体上时:物体的重量克服电键(5)有弹性一端的弹性,电键(5)断开;当物体离开支承体;电键(5)闭合。为了预防人为的假设支承体;如用一簿片状物体从电键(5)与支承体之间强行通过,然后固定,使物体离开支承体时不报警,增设了如图所示的触发簧(6)。触发簧(6)由金属导体制成,无外力作用时:触发簧(6)与其中间的导体无触及;有上述情况或物体被移动时:触发簧(6)与中间的导体触及使电流通过。有时候支承体是运动的,如车船上,这时触发簧(6)可能因支承体的振动而使警声机构产生误报警,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如图所示:触发簧(6)是可以取下的。图中锁钉(7)是密码锁机构的一个部份,其作用与位置在下述部份可以获得。
结合图4分析密码锁机构工作原理:锁盘(10)与轴钉(9)一体化并可以在锁钩(8)的中间旋转,锁盘(10)是圆盘形的,可见的一面有周向等距10个数字,和数字相邻的物体上有一个指示符号,锁钉(7)和电键(5)有弹性的一端一体化,旋转锁盘(10):轴钉(9)靠上锁钩(8)使锁钩(8)旋转,电键(5)断开时,锁钩(8)可旋转到接近但不触及锁钉(7)的位置,这时锁盘(10)上的某个数字正和相邻的指示符号相对,这个数字就是物体主人才知道的“密码”,因为锁盘(10)只有旋转到这个位置,才能使物体离开支承体时,锁钉(7)靠上锁钩(8)而使电键(5)不能闭合。
为了预防密码的泄露,锁钩(8)是轴钉(9)靠上时才能旋转,没有靠上时锁盘(10)的旋转和锁钩(8)是毫不相干的,因此,当物体的主人向一个方向旋转锁盘(10)到锁定电键(5)位置的同时,可以将锁盘(10)向另一个方向旋转一定的自由度,这时指示符号所指示的数字和密码就毫不相干,目的如上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建强,未经周建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1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