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起动机无效
申请号: | 86201692 | 申请日: | 198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1692U | 公开(公告)日: | 1986-11-19 |
发明(设计)人: | 柳正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正雷 |
主分类号: | F02N15/04 | 分类号: | F02N15/04;F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江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动机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电动机,特别是用于起动内燃发动机的起动机。
为了起动内燃发动机,起动机必须带有齿轮离合机构和超越机构。公知的起动机结构是:电枢的轴上带有花键;齿轮按装在独立的超越机构上,超越机构中有一个带有内花键的套筒;轴上的转矩是通过花键和超越机构传递到齿轮的。这种结构需要加工结构复杂,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要求很高的内外花键,机械加工费用大;独立的超越机构用零件多,材料耗用大。因此起动机的成本高,结构复杂,使用和维修较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维修方便的起动机。
实用新型是从采用了弹簧式超越机构的起动机出发,把齿轮离合机构和超越机构合并成一体。起动机的电枢轴上装有齿轮、弹簧和移动套,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齿轮和移动套上。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枢轴上没有花键,轴上的转矩是直接通过弹簧传递到齿轮的。这样做是必要的,取消了花键传动,可以用最少的零件来实现前述功能。因此可以节省原材料,简化制造工艺。另外由于零件少,结构简单,所以使用和维修更加方便。
起动机有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在齿轮到达工作位置前,前者的电磁开关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全电压运转;后者的电磁开关主触点不闭合,电动机的绕组与电磁开关中的一组线圈串联,电动机降压运转,转速缓慢,转矩很小。两起动机对齿轮离合机构有不同的要求:前者要求移动套和齿轮之间有一段可压缩的距离,以保证在顶齿时主触点顺利闭合;后者要求移动套顶齿时被齿轮挡住,以保证主触点不能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把弹簧的尺寸和形状分成前后两部分。靠近齿轮的一部分弹簧称为前部弹簧,余下部分称为后部弹簧。前部弹簧的内径大于轴的外径,其形状与起动机的种类相关:对电压型起动机制成压缩弹簧,对电流型起动机制成拉伸弹簧。后部弹簧的尺寸和形状与公知的弹簧式超越机构相同。
这样做可以减少弹簧在轴上的轴向阻力。弹簧分成两部分后,起动机在通电初期,电磁开关推动齿轮向工作位置移动。当起动机的齿轮与发动机的齿轮相接触时弹簧开始承受转矩,这时后部弹簧立即卡紧在轴上,不再移动;前部弹簧因内径大于轴的外径,有一个内径收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前部弹簧与轴之间的轴向阻力很小,弹簧长度可以自由变动,因此齿轮可以顺利到达工作位置。这样做的另一个优点是:在齿轮没有到达工作位置前,起动机的齿轮与发动机的齿轮接触面上的压力比公知的起动机小,齿面之间的轴向摩擦力也小,因此可以减轻电磁开关的负担。其原因是前部弹簧在收紧过程中,齿轮与轴是弹性连接,齿轮的转矩由弹簧的阻力特性决定。
为了减少齿轮的超越阻矩,上述弹簧可以用两个旋向相同的弹簧代替。其中一个弹簧的形状和尺寸与前部弹簧完全相同,另用细钢丝绕一个弹簧代替后部弹簧,弹簧的形状和尺寸与公知的弹簧式超越机构相同。两个弹簧的接头处可以用焊、铆、绞、及中介零件等公知的方法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起动机上的电枢轴〔4〕装有齿轮〔1〕、弹簧〔3〕和移动套〔6〕,弹簧的两端是用铆钉〔2〕和〔5〕分别固定在齿轮和移动套上的。轴上没有花键,转矩是直接通过弹簧传递到齿轮的。
图2是用于电压型起动机的结构。起动机的电枢轴〔4〕上装有齿轮〔1〕、弹簧〔7〕和移动套〔6〕,弹簧的两端是用铆钉〔2〕和〔5〕分别固定在齿轮和移动套上的。前部弹簧的内径大于轴的外径,其形状是压缩弹簧。
图3是用于电流型起动机的结构。起动机的电枢轴〔4〕上装有齿轮〔1〕、弹簧〔8〕和滑套〔6〕。弹簧的一端用铆钉〔2〕固定在齿轮上,另一端是自由端。前部弹簧的内径大于轴的外径,其形状是拉伸弹簧。
图4是用于电压型起动机的减小超越阻矩的结构。起动机的电枢轴〔4〕上装有齿轮〔1〕、弹簧〔9〕和〔10〕及移动套〔6〕。弹簧〔9〕是压缩弹簧,其内径大于轴的外径。弹簧〔10〕用细钢丝绕成。弹簧〔9〕和〔10〕的旋向相同,其接头处是通过中介零件〔5〕和〔6〕连接起来的。
图5是用于电流型起动机的减小超越阻矩的结构。起动机的电枢轴〔4〕上装有齿轮〔1〕、弹簧〔11〕和〔12〕及移动套〔6〕。弹簧〔11〕是拉伸弹簧,其内径大于轴的外径,弹簧〔12〕用细钢丝绕成。弹簧〔11〕和〔12〕的旋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正雷,未经柳正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1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日光灯节电电子启辉装置
- 下一篇:脉冲型镇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