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骨折牵引复位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1752 | 申请日: | 198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1752U | 公开(公告)日: | 1986-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继尧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F5/04 |
代理公司: | 宁夏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石昭元 |
地址: |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牵引 复位 | ||
骨折牵引复位器,属于医疗器械,是对已有骨折牵引复位机的改进发明。
在已有技术中,骨折牵引复位机由动力机箱、X线机架及牵引固定床等部份组成,利用可控的牵引力代替传统的人力完成伤肢的牵引。但存在两个问题:(1)不能提供整复伤骨所需要的旋转、横向对正骨茬肢臂的伸曲等动作。(2)实现牵引时,伤肢固定的一端卡在一个固定杆上,牵引力使所卡部位局部受力,若手术时间长将会影响血液流通及经络神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折复位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骨折复位器由下述各部份组成:
1.机械支承部份,支承着机械的各部份。
2.纵向牵引复位机构,一端固定伤肢的上端,另一端夹住伤肢的下部。有一机械施力机构,使伤肢受到牵引力。一个可调整的保护机构,使牵引力保持在予先调整好的范围之内。
3.横向错位复位机构,根据X光透视观查的伤骨错位状况,用机械的方法施加一定的力,使错茬的伤骨复位。
4.旋转调位机构,使伤肢转动一定角度。
5.肢臂伸曲机构,实现肢臂上部与端部之间的伸曲动作。
图1~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骨折复位器的示意图。
图1:骨折复位器的主视图
图2:骨折复位器的俯视图
图3A:手指夹持器示意图
图3B:保护机构示意图
图4:脚部夹持器示意图
图5:肢臂上部夹持器示意图
图6:横向错位复位机构示意图
图7:肢臂伸曲运动机构示意图
图8:肢臂伸曲支承机构示意图
图9:机械支承示意图
图1、2所示为该骨折牵引复位器的外观图。图中:
1.机械支承部份:由支承脚〔1〕及固定在支承脚上的支承板〔13〕、〔15〕及导杆〔7〕、〔9〕组成。导杆〔7〕、〔9〕固定在支承板〔13〕、〔15〕上。二个导杆互相平行。
2.纵向牵引复位机构:螺杆〔3〕支承在支承板〔13〕、〔15〕的轴承上并于导杆〔7〕、〔9〕平行。螺杆〔3〕的一端固定手轮〔2〕。螺杆部份与支架〔8〕上的螺母相配合。导杆〔7〕、〔9〕与支架〔8〕上相应的孔保持滑动配合。支架〔8〕与支承〔5A〕连结在一起。支承〔5A〕的另一端与套杆〔5B〕滑动配合。套杆〔5B〕的顶端与伸曲机构〔5〕固定。支杆〔4〕与〔5〕连接。支杆〔4〕的另一端通过支板〔14〕与保护机构及夹持器〔12〕相连。支板〔14〕可沿支杆〔4〕移动并用〔14A〕固定其位置。支板〔14〕的另一端的孔与带有保护机构的夹持器〔12〕保持转动配合,并用〔14B〕固定其位置。支承〔6A〕的一端固定在支承板〔15〕上,另一端内孔与套杆〔6B〕滑动配合。〔6B〕可在〔6A〕中移动,并可用紧固机构固定其位置,〔6B〕的上端与支臂上部夹持器〔6〕固定在一起。转动手轮〔2〕、螺杆〔3〕通
过螺母带动支架〔8〕移动。从而使夹持在上部夹持器〔6〕和肢端夹持器〔12〕上的伤肢受到牵引力。
3.横向错位复位机构:横向错位复位装置〔10〕固定在伸曲机构〔5〕上。
4.旋转调位机构:由支板〔14〕、固定螺钉〔14B〕组成,如图3B所示,支板〔14〕通过支承轴〔14C〕与支承板〔14A〕连结在一起,松开螺钉〔14B〕可转动夹持器〔12〕,以带动伤肢旋转到需要的位置。
5.肢臂伸曲机构:伸曲支承〔11〕支承在支杆〔4〕上,与支杆〔4〕保持滑动配合。伸曲机构〔5〕与套杆〔5B〕、支杆〔4〕相连,其结构如图7、图8所示,夹持器〔12〕、伸曲支承〔11〕、横向错位复位装置〔10〕和夹持器〔6〕的中心线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图3A:为手指夹持器的示意图。当牵引患肢需要夹持手指时,将图3A所示手指夹持器安装在图2所示〔12〕的位置上。5个连结销〔12C〕安装在连结板〔12B〕上。6个连结销〔12F〕安装在连结板〔12G〕上。5个杠杆〔12D〕的一端与连结销〔12C〕转动配合,另一端与〔12E〕转动配合。〔12I〕通过连结销〔12F〕固定在连结板〔12G〕上。〔12I〕、〔12H〕的侧面夹持手指,其表面用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制成。可以用橡胶、塑料等。
图3B:为保护机构示意图。该机构是一弹簧保险机构。固定在支承板〔12A〕上的支承轴〔14C〕安装在〔14〕的孔中,保持转动配合。固定螺钉〔14B〕的端部轴颈卡在〔14C〕的槽中。以固定〔14C〕的位置。2个弹簧支承杆〔12P〕固定在〔12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继尧,未经李继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型多能圆柱圆锥截面曲线规
- 下一篇:一种通用电子点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