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铅笔芯磨削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1863 | 申请日: | 198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186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10 |
发明(设计)人: | 潘正申;黄明;曹风瑞;喻文辉;严高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铅笔一厂 |
主分类号: | B43L23/08 | 分类号: | B43L2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秦风,袁会庆 |
地址: | 上海市东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铅笔 磨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是铅笔相对于切削刀具做旋转运动以削尖铅芯的削尖器,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铅芯磨削器。
在已有技术中,一般是使用钢制滚刀来削尖铅芯的。如市售进口铅芯切削器,即是用铅笔对钢制滚刀做旋转运动来削尖铅芯的。这种钢制滚刀不但造价极其昂贵,而且使用寿命不长,特别是在削尖6H高硬度铅芯时,钢制滚刀极易磨损,其寿命大大缩短。又市售铅芯切削器只适应于活动铅笔,而对于销售量极大的木杆铅笔则无法直接用来削尖铅芯,以致其应用范围较狭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料源易得、制造简便、成本低廉、以及即使在削尖6H高硬度铅芯时使用寿命也很长的铅芯削尖工具。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它削尖铅芯时可按需要达到铅芯尖端直径大小不一的要求,以适应于工程制图划画粗、细图线或书写的不同用途。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通过结构改进,增加了卷笔装置来扩大铅笔芯磨削器的使用范围,使其不但适用于活动铅笔,而且本杆铅笔也可直接应用本实用新型达到磨尖铅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构思加以实现的:用砂轮代替金属制的滚刀,以磨削工艺代替切削方式,从而可特别满足于6H高硬度铅芯削尖的需要,即可保证磨削工具的使用寿命,又可提高铅芯削尖的质量。用多个测定器来控制铅芯伸出笔杆的长短,以获得不同的磨尖程度,适应于划画粗、细图线或书写的要求。并利用底座内腔中的空间部位,在盖的下方设置一个卷笔器装置,使木杆铅笔可在保持铅芯完整的前提下卷削去木杆,并露出足够长度的铅芯后再用砂轮来磨尖铅芯,达到扩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明显的。砂轮的成本不到金属滚刀的百分之二,砂轮可以很方便地制成圆柱形的或是圆台形的,而磨削工艺特别适应于硬质材料,故本实用新型对磨削高硬度6H的铅芯特别适宜,砂轮的使用寿命亦很长。同时可以磨削得到尖端直径大小不一的铅芯,尤其可得尖端直径约为三与一之比的两种规格,其符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对粗、细图线宽度比例的要求;亦可适合于书写的需要。当采用带卷笔器的本实用新型,就可直接适用于普通木杆铅笔的磨尖使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卷削下来的木屑和磨削下来的铅末都积盛于底座的内部,利于环境卫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加以描述。
附图的图面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圆柱形砂轮的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圆台形砂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盖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盖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卷笔器的盖的左视图。
现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构造:砂轮[4]紧套于轴芯[6]上,轴芯[6]的带螺纹的尾端插入底座[1]的中心孔中,螺母[3]把轴芯[6]紧固在底座[1]上,盖[8]有中心孔套在轴芯[6]的顶端并将底座[1]的开口端覆盖住,盖[8]可绕轴芯[6]旋转。垫圈[5]套于轴芯[6]上并将砂轮[4]和盖[8]分隔开,防止盖[8]在旋转时受到砂轮[4]的磨损。盖[8]上有一个卷笔器刀架[7]和一个插笔孔[11],插笔孔帽[10]是可调换的,它的下端部分紧插入于插笔孔[11]的上端孔口内。插笔孔帽[10]和插笔孔[11]二者的轴芯线是重合的,插笔孔帽[10]的内孔则紧托住所插入的笔杆[9]。砂轮[4]的母线与插笔孔[11]的中心轴线间的夹角为8°,如图1所示。当插笔孔[11]的中心轴线与铅垂线倾斜8°时,则砂轮[4]呈圆柱形,若如图2所示,当插笔孔[11]的中心轴线与铅垂线重合时,则砂轮[4]呈两条母线间的夹角为16°的圆台形。圆台形的砂轮和圆柱形的砂轮制造差异不大,但采用圆台形砂轮时,盖[8]的制造将方便得多。如图3和图4所示,在盖[8]上有擦灰器[15]和具有横截面为圆弧形凹槽的铅芯长度测定器[16]和[17],长度测定器的凹槽长度,可以分别选用不同的长度,它们相互间的最大长度差为1.1~1.5毫米。铅芯长度测定器也可制成具有横截面为三角形或矩形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铅笔一厂,未经中国铅笔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1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