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侧煤道式燃控反射窑炉无效
申请号: | 86201941 | 申请日: | 198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1941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7-15 |
发明(设计)人: | 邹宝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宝璋 |
主分类号: | F23B1/16 | 分类号: | F23B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煤道式燃控 反射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窑炉,特别是侧煤道式燃控反射窑炉的实用新型,反射窑炉是我国工业生产常用的一种热加工炉,由于被加温件(或其他物)不同煤炭接触,加温质量稳定,操作也比较简便,多用于连续流水作业,因为结构简单,易于设置,烧煤的成本较低等优点,因而是目前我国应用较为普遍的工业用加温设备,但由于是手烧,靠火焰反射到加温床去加温另件(例如板簧压弯),其燃烧室温度必高于被加温件所需才能有效,而且,其温度高出多少关系到生产效率,因而其燃室顶部最高温度甚至可达耐火材料熔化程度。在此高温条件下手烧投煤,造成,“煤压火,火烧煤”,通风不良,一旦捅开这个低温缺氧的“热煤团”,挥发分聚然分解,就会有浓重的黑烟喷放出来,这种周而复始的黑烟滚滚、粉尘飞扬,不但污染环境,劳动条件恶劣,而且热效很低,环保和节煤机关都认为是一种不改造不能使用的炉种。但,由于燃烧温度高,机械易损坏等原因,采用机械投煤有一定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反射窑炉,目的在于防治煤烟型污染和提高热效。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实现水煤气直接燃烧法,改善劳动条件。
侧煤道式燃控反射窑炉以简单而易于工厂生产的方法,将传统的手烧投煤改为侧煤道上煤,形成以侧煤道为主,炉排火床为付的两路送风燃烧床,炉门仅用于拨火和出碴,实现“有秩序的供煤、有秩序的燃烧和有秩序的排除烟气、炉碴”,将燃烧纳入人(或设备)的控制之下。
本实用新型燃烧与加温室分设,炉墙贴合之间压有石棉绳,交接角有护板拉紧,护板中充填耐火材料密封。燃烧和加温室炉顶均采用钢架吊拱,钢架之间紧固连接为一个整体梁、加温室用三块吊拱,梁与拱的交接;两头在滑枕上滑动,中间由螺栓拉杆与埋在耐火混凝土中的丁字板拉紧,调整预应力,提高热变强度。燃烧设备采用钢板焊接的底座为基础,中间置有固定炉排,外侧有支持侧煤道的箱体,后部焊有二级三路分风箱以控制鼓风、配风和送风。水冷门框与底座焊接为一体,保证门的工作强度和密封性能,门框焊有与出碴车相挂连的钢板,用特制的出碴车出碴,炉膛空间可燃物的燃烧由可控制的配风保证,配风在“下分风板”调整下,经档火墙、风帽加温后,由出口进入炉膛,火焰锋面与火色、燃烧工况为调整配风的根据,配风增大,炉排底下或侧煤道送风即减少,火床生成的可燃挥发物亦即减少,炉膛空间氧多于需要,碳氧比例失调,火焰锋面远高出口或消失,炉顶温度呈下降势。反之,配风减小,炉排底下或侧煤道送风即增大,火床生成的可燃挥发物亦即增大,炉膛空间氧小于需要,燃烧不完全,火焰锋面消失,火色黑红,炉顶温度亦呈下降势,如果此时炉温低至碳氢化合物转化为碳黑的程度,就会有浓重的黑烟外溢。
本实用新型根据排烟温度及时调整鼓风和引风风量,用以控制燃烧量度,减少排烟热损失;根据燃烧工况、火焰锋面和火色调整配风,确保炉膛空间可燃物的充分燃烧,用以减少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火床有主付,从而可根据燃烧工况有选择的出碴,未燃尽的固体碳有充裕的时间燃尽,以减少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方案是:鼓风机进风口装有可调风门,有配重由拉线(或轴)连接于炉前便于操作的手柄上,手柄由齿条定位于所需角度;引风设有分风箱调整来自排烟罩和炕洞烟气的不同流量,从而控制加温床的引出烟量选择最佳加温温度,排烟温度过高不但可能烧毁引风设备,增加排烟热损失,而且将冷空气抽入加温床降低加温效果。排烟温度过低,不能有效的引出烟气要影响燃烧效率,也降低加温效果。调整引风要比照炉顶温度并照顾鼓风风量;侧煤道式燃控反射窑炉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二级三路分风箱上,下分风板将鼓风分为配风或送风,上分风板又将送风分为炉排底下或侧煤道,其分风板经各自的轴和联轴器、传动轴分别与炉前便于操作的手柄连接,手柄由齿条定位于所需角度。
排烟温度由带内接电点的气压式温度计显示,表头及其信号灯、蜂鸣器安装于便于观察位置;
烟道中设有换热器吸收排烟温度,换热器受热面积和出水温度对选择最佳加温温度有比照作用。换热器埋于烟道地下,有回水,上水管路将热能积存于水箱待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向侧煤道煤层喷淋水,实现水煤气直接燃烧法,方案是:在煤斗两侧装有水嘴,水嘴有可调换的喷头,喷头用螺纹连接,之间压有挡板,档板限制淋水仅至煤层表面。水源来自冷却水,用球阀开关,闸阀节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宝璋,未经邹宝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1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