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日夜自动控铃钟无效
申请号: | 86202019 | 申请日: | 198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2019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11 |
发明(设计)人: | 谈元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谈元祺 |
主分类号: | G04C23/10 | 分类号: | G04C2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日夜 自动 控铃钟 | ||
本钟属程序自动控制领域。它能使电铃按照预定的作息时间自动鸣响、学校、工厂等单位使用它,可以节省一个打铃的工人。家庭也可用它控制蜂鸣器,以提醒各人按预定时间上班、上学。
自动控铃钟应符合响铃时间间隔可按五分钟的整数倍由用户按需预定和调整,并且调定工作方便,每天能自动工作24小时;性能可靠;成本和销价低等要求。以往有人制作过自动控铃钟,但他们都没有满足上述要求。如:
(1)《简单的程序控制电铃》(见《无线电》1973年第3期),它是单稳态延时电路式的。其程序以十分钟为单位;要用人工每天早上按置零按钮,晚上关闭电源开关;调整响铃时间时,要改变二极管接线位置,准确性会受到电源电压不稳定的影响;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2)《光电式自动响铃钟》(见《无线电》1976年第8期),它在夜晚、清晨、阴雨光线不足时就不能响铃,部件较多,造价较高。
(3)《简易自动控制电铃》(见广东《教育革命参考资料》1974年第9期),它是螺旋导轨式的,改变响铃时间时,要另换钟面或改变导轨,工厂不能做出通用品,用户也不能自行改换,因此它不具备通用性,不能成为商品,时针下的触点对钟面和导轨的压力在方向和大小上很难调准,性能不可靠。
(4)《自动控铃钟》(见上海《中学科技》1977年第17期),它是三针触点式的,要时、分、秒三针同时与钟面触点接触,才能响铃,但其“秒开关”很脆弱,性能不可靠,“响铃时间分的差数不宜小于十分”、上课加下课要凑成一小时,不符合学校的要求,每天只能工作12小时,静触点的制作方法很麻烦。因而调整响铃时间很麻烦。
(5)《自动控制钟》(见江苏省科技局1976年《科技成果介绍》第4辑),它是二针触点式的,但它指针下的触片没有压住钟面,并用一个时钟下的两个触片去接触日夜两种触点,其性能是不可靠的。而且它要依靠人工每天早、晚拨动一个双掷开关,才能达到日夜工作的目的,如果忘掉拨动开关,就会日夜颠倒响铃。
日夜自动控铃钟由于:钟面上设三圈孔(用以安插触点),外圈孔距和中圈孔距是指针走五分钟的行程,有一个自动换环器,使日环和夜环自动交替工作,调整响铃时间只要换孔安插触点,孔址严格规律地设置,能保证响铃的准确性,结构极其简单,因而造价和销价很低,所以它较好地满足了学校的要求。具体结构如下:
(1)以指针式石英时钟机芯为动力。
(2)在塑料钟面上制出(与钟面同时浇注成形)与指针轴同心的三圈孔。外圈12孔,中圈144孔,里圈72孔,圈的直径以12.5cm、10.5cm、9cm为宜,在同一圈内相邻两孔所夹园心角外圈为30度、中圈为2.5度、里圈为5度,孔径70丝。这样,可使每次响铃时间约为20秒。
(3)在钟壳内装三个环(如图1)它以两根细铜丝套以多段橡皮圈制成。用导线把外环(又称分环)、中环(又称日环)、里环(又称夜环)分别与中间继电器控制电路的一端、自动换环器的日导片、自动换环器的夜导片焊接。(图中KD是自动换环器,JT3是中间继电器线圈)
(4)按预定的作息时间表,在应响铃的时间指针所指的孔中插入直径70丝的金属触点(铜质大头针),其头部露出钟面,其尾部插入环的两根铜丝间。这些大头针分别称为分触点,日触点、夜触点。
(5)在钟壳内装一个自动换环器如图3,换环器的铁轴〔1〕固定在机芯底板〔7〕上。轴〔1〕上套一个24小时转一周的塑料齿轮〔3〕,它靠机心上的传动齿轮带动,它又去带动弹性铜丝做的刷棒〔4〕,使之在两个铜质半园形导片〔5〕的面上刷动。半园形导片分日导片和夜导片,它们互相分开并粘贴在绝缘垫片〔6〕上,并在N和M点焊导线,与日环和夜环焊接。垫片〔6〕粘贴在机芯底板〔7〕上。刷棒〔4〕穿过齿轮〔3〕与整园形铜质导片〔2〕焊接。整园导片〔2〕粘贴在齿轮〔3〕上,并与弹性铜质刷片〔8〕接触。刷片的L点上焊导线并与电池组及中间继电器的另一端串联。螺钉〔9〕把刷片〔8〕固定在钟面板的内侧〔10〕上。这样,随着齿轮〔3〕和刷棒〔4〕的转动,日环和夜环从而日触点和夜触点就会自动交替发生作用,从而达到日夜自动控玲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谈元祺,未经谈元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2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币支付机
- 下一篇:汽车修理用缸筒拉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