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水稻播种、插秧作业系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202032 | 申请日: | 1986-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2032U | 公开(公告)日: | 1986-12-31 |
发明(设计)人: | 钟德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德仁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专利事务管理所 | 代理人: | 黄流 |
地址: | 广西牡族自治区桂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播种 插秧 作业 系列 装置 | ||
本系列装置涉及到水稻的播种和插秧作业。
在本发明之前,水稻的播种与插秧作业器具未成系列,前道工序与后道工序无甚联系,就是每道工序的器具也存在不少缺陷。如:
播种机,日本专利实昭47-25293公开了《独立成秧器》,该技术虽能播种均匀,育出壮秧,但结构复杂,播种工效不高,并给日后拔秧带来困难。
拔秧机,日本专利实昭48-31472拔秧装置,机体上装有能装卸的被驱动旋转的卷筒,装置极其复杂,制造成本很高。
插秧机,日本插秧机的专利甚多,如特昭48-36729,都离不了一个移动的秧箱和一个插秧机构。
本系列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适合手工劳作、作业前后连续、机具配套、结构简单的水稻播插作业系列装置。
本系列由播种器与其相配套的划秧器、插秧船、插秧铲另加秧铲和托秧板所组成。
本系列的工作程序是:播种器将种子按一定距离均匀播种,保证育出壮秧;拔秧前划秧器即从秧苗间隙中划分;铲好的秧苗很规则地放在托秧板上(或直接放置秧船),再装入插秧船;插秧铲将秧苗铲入田中定植。
本系列各器具的结构从附图和实施例中给出。
附图说明:
图1 播种器结构图
图2 划秧器的结构图
图3 秧铲图
图4 托秧板图
图5 插秧船的结构图
图6 插秧铲结构图
所述的播种器,有用来装谷的围板(1),支架(5)上有固定的面板(2),面板上布有许多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小孔。紧接面板(2)有能平行移动的底板(3),底板(3)上的小孔与面板(2)上的小孔相对应。移动底板(3),使面板(2)上的小孔对上底板(3)的空隙,将稻谷种置于面板(2)上,用括板(4)将谷种括入面板(2)的小孔中,多余的谷种括入面板后方无孔处。下种时,使底板(3)与面板(2)上的孔相对,谷种即落入泥中。插板(4)可以任意取出。支架(5)上面板(2)的下方,并紧靠面板(2)处开一滑槽(6),底板(3)可以在滑槽(6)中自由往返运动。底板(3)上有起定位作用的拉手(7)。
所述划秧器有基板(8),基板(8)上安装划齿(9),划齿距离为2厘米左右,即是划齿距离与播种器的面板(2)或底板(3)上的小孔距离相同。划齿在4个以上,基板(8)上装有木柄(10)。
所述的秧铲,有铲身(11)与铲柄(12),铲身(11)平。
所述的插秧板,有脚板(13),秧板(14)。
所述的插秧船,下有底板的船体(15),有将船体移动的斜扶手(16)和档秧板(17)。
所述的插秧铲由铲板(18)、铲齿(20)和手柄(21)所构成。铲板(18)上有用以固定铲齿(20)和调节铲齿(20)距离的若干螺孔(19)。铲板(18)的长度比插秧船的宽度小。
本系列的优点在于:
一、提高播种和插秧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播种均匀,能育出壮秧。划秧器能划出整齐的秧苗,比手工分秧均匀,减轻了劳动强度。插秧船底平,既是秧苗在田间的运载工具,又可平整土地。插秧铲不要弯腰操作,一铲定植数株秧苗,提高工作效率。插秧铲不会弄伤秧苗,不缺株,无浮秧,插秧质量有保证。
二、本系列从播种到插秧前、后道工序工具配套,彼此联系紧密,种出的秧苗整齐划一,便于田间管理。
三、本作业系列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德仁,未经钟德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2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型小口充气瓶盖
- 下一篇:柴油沼气木燃气喷灌排灌消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