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次氯酸钠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2196 | 申请日: | 1986-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2196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阁;宋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B1/24 | 分类号: | C25B1/24;C01D3/04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宁星耀 |
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次氯酸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灭菌用次氯酸钠发生器。
现有的次氯酸钠发生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采用石墨电极或二氧化铅电极作阳极,其主要缺点是产氯量低,运行费用高(每生产1公斤氯所消耗的盐量高达10-20公斤,电耗高达13-15度),电极寿命短。另一种是采用贵金属电极,电解管之间采用并联,其优点是产氯量高,运行费用比前者低。但是,运行是间隙式的,控制电路复杂。例如,在电解槽中,盐水阀、排液阀和冷却水阀分别用牵引电磁铁起动,电磁铁由回流柱内的液位电极控制。它们长时间工作在酸雾、盐水和潮湿的环境中,极容易发生故障。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产氯量高、运行费用低、故障少的次氯酸钠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改进电解槽的结构实现的:将电解管用设有放气孔的管道串联起来。电解管一般仍为8-10支。管道可用软(硬)塑料或其他耐酸碱腐蚀的管子制作。放气孔可用三通制作。电解管的阳极使用贵金属电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串联——放气示意图。
浓度为3%的食盐水,经流量计〔1〕,进入电解管〔2〕。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氯化钠溶液发生电解,在阳极上生成氯气,在阴极上生成氢气,氯气与所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从电解管中生成的次氯酸钠与氢气一道进入带有放气三通的管道〔3〕。此时,氢气从三通上口〔5〕逸出,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则从三通的下口进入第二级电解管〔4〕,重复第一级电解管的电解过程。如此经过多级电解——放气,次氯酸钠溶液含量一次比一次高,当达到相当高的浓度后,流入贮液箱。
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优于已有同类产品。同已有的贵金属电极次氯酸钠发生器比较,产氯量高出37-53%,并具有耗电耗盐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率低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未经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2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便组合式教具盒
- 下一篇:一种能贮存烟灰的吸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