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交通客车示站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2464 | 申请日: | 1986-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2464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7-15 |
发明(设计)人: | 凌正然;孙文林;凌正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正然;孙文林;凌正浩;孙文林;凌正浩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 客车 示站器 | ||
本发明属于一种客车运输站名显示装置,特别适用于公共汽车上。其作用是:提醒乘客避免误站,解除售票员重复报站的状况,以减轻售票员的劳动强度,减少车内噪声。
以往的公共汽车的报站装置,它是采用话筒式扬声器的方法来传送站名。不足之处是:(1)因为它是偶尔的提醒。使乘客难以及时反映过来;(2)由于车内噪声干扰,无法使乘客听清楚;(3)由于售票员难以用普通话报站,乘客不易听懂;(4)传声筒声音失真,也影响报站效果。仅以上原因,它实质上没有理想地达到它所设计的效果。
本发明正是针对用声音报站的不足而设计的。它采用屏幕显示的方式(即用目视来提醒乘客是否应该下车),又采用悦耳的电子音乐的播放来提醒乘客注意下一站站名。这种用目观、听觉并举的方式足以弥补单用话筒传播站名的不足。本发明结构精炼,使用方便、耐用。
本发明的任务是经过以下方式完成的:
把一条能显示站名的长屏带用活动扣连接在二根平行的等外径的管子(下称卷管)上,由二卷管相对转动,互相一收一放,徐徐输送屏带,来显示站名。其动力是靠一只永磁直流电机,并通过电机带动一对同步转动件,再由转动件通过一蜗卷弹簧的连接来带动卷管传送屏带。每站显示(即用电机启动)由售票员按动开关来实现。显示后的自动停止转动,是靠电器系统中的光敏管控制,确切地说,是靠屏带的一边缘冲制透光的孔或槽来实现的。
在显示过程中,由于绕有屏带的卷管在运转中一收一放。互相交替变化,使绕屏带厚度的卷管外径不等,致使一管放出的屏带数量与另一管收进屏带数量不能相符。即会出现屏带松懈或崩紧现象(即当收的卷管直径大于放的卷管直径时是崩紧,反之收的卷管直径小于放的卷管直径时是松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特配制一蜗卷弹簧,把该弹簧的二端分别连接在转动件与固定在卷管上的卷管座套上。其作用是:当崩紧时,弹簧自动收紧,而使直径大的卷管降低速度,使其与直径小卷管放的带程相一致。当松懈时,弹簧自动放松,使其与直径小的卷管收的带程相一致。蜗卷弹簧这一结构,起了消除屏带从一卷管中放出数与另一卷管收进数不相等的差值。使屏带输送始终保持屏面平整;其次,它起到了对二卷管转动的制约作用,当停机时它不会因为弹簧力作用使二卷管引起失控状态的转动,即有互锁作用;再次,其最明显的优点是,应用这一结构,能使弹簧的卷程限制到最小程度,相应的该电机所受的负荷幅度变化也为最小。这可以从下列一个计算值中验证:
假设:有25个站点,字长80毫米,即屏带长为25×80=2000毫米,带厚0.4毫米,卷管外径为25毫米,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为:
1.若蜗卷弹簧一端与卷管相接,另一端固定机架(类似于公共汽车上路段显示装置)。则蜗卷弹簧承担的卷程就是屏带长度2000毫米。
2.若采用本发明装置,把蜗卷弹簧本身与转动件同步运转,则把它的一端连接在转动件上,另一端连接卷管,则计算得蜗卷弹簧承担的卷程只有239.45毫米,只相当于上述方式的12%左右,其计算如下:
设:n1为差值最大时的屏带卷管卷数;n2为二卷管差值为零(即二卷管卷进屏带长度相等)时的卷数,则n1时卷屏带的卷程为2000,n2时卷屏带的卷程为1000,分别用公式:
得 n1=19.619转 n2=10.97转
由此得差值为最大时的卷数降到差值为零时的卷数为n1,n2=n1-n2=3.63转,由于需n2≠n1,即当趋于差值为零时,收与放的卷数是应该不等的,而在同步转动件中,动力带来的转速是相等的,因此这些现象就靠蜗卷弹簧来给予补偿,按例计算得补偿极限值为:
〔25×10.97π+0.8π ((10.97-1)10.97)/2 〕-〔25×8.63π+0.8π ((8.63-1)8.63)/2 〕
=1000-760.54=239.45毫米。
按以上假设,我们只要蜗卷弹簧的极限卷程大于二卷管收放积累差值总和(即239.45毫米)时,总能使该结构满足,其实,当采用本发明的结构,由于把蜗卷弹簧的卷程限制到最小程度,已足以能使该示站装置达到精、巧、轻的目的。
下面根据附图中描述的一个实施例解释发明:
图1为正视图,图2为左视图,图3为电器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正然;孙文林;凌正浩;孙文林;凌正浩,未经凌正然;孙文林;凌正浩;孙文林;凌正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自行车照明或车铃电源的永磁发电机
- 下一篇:多功能云纹照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