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新结构的热管黑体无效
申请号: | 86202668 | 申请日: | 1986-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2668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J5/28 | 分类号: | G01J5/28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品华 |
地址: |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热管 黑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技术中的一种黑体辐射源。
现有的热管黑体有两种结构〔美国专利号U.S.P.3.699,343,1972年〕,一种是重力型的,一种是毛细力型的。但重力型的体积大,重量重,形状复杂,缠绕电热丝的空间受限制,工作单位不能任意改换,同时由于蒸气流动方向与液体回流方向相向,因而蒸气流把液体携带到冷凝区,使加热区干涸,发生携带极限。毛细力型则必须使用吸液芯,而吸液芯在辐射腔外固定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弹性的金属吸液芯与形状复杂的辐射腔紧密贴附,在工艺上极为复杂,而且制造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把重力型与毛细力型,两种热管黑体的部分结构混合在一起,作成一个新结构的热管黑体。
本实用新型是将辐射腔与外壳连成一端封闭的经向热管,热管外壳与其内壁设有吸液芯,构成热管的加热区,辐射腔的外表面不设吸液芯,构成热管的冷凝区。吸液芯依靠本身的弹性力与管壁贴紧。工作时利用加热器加热热管外壳,吸液芯内的工质被加热,液化,一部分蒸发,蒸气流向辐射腔外表面,接触辐射腔冷壁时,凝结放出凝结潜热,利用凝结潜热加热辐射腔腔壁,辐射腔向外辐射能量。冷凝的工质依靠重力流到外壳底部,再依靠吸液芯的毛细力流到整个加热区,完成工质的循环,维持热管的正常工作。
热管外壳的外壁固定在定位套内,定位套外装有电热器。定位套是个薄壁金属圆筒。电热器是用电热丝套上陶瓷管作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辐射腔外表面不设吸液芯,因而结构紧凑简单,制造成本低,辐射腔内表面温度更趋均匀,更接近热管内的温度;同时由于加热区大,热通量密度小,蒸气流和回流液体所走途径不同且短,蒸气通道内的质量流和截面积变化甚微,不致形成收缩-扩张喷管,所以大大提高了沸腾传输极限,携带传热极限和声速传热极限;另外由于工质的纯度要求可低,因此,可采用过滤法纯化工质,以免用昂贵的专用排气台和充装设备。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纵向剖面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参照图1,热管外壳〔1〕和辐射腔〔3〕连成一对封闭的径向热管,热管外壳〔1〕的内壁用适当的吸液芯〔2〕复盖,在抽真空后充其一定量的工质(图中未画出)再封口。热管外壳〔1〕的外壁固定在定位套〔6〕内。定位套〔6〕外边装有电热器〔4〕,定位套〔6〕是个薄壁金属圆筒。加热器〔4〕是用电热丝〔15〕套上陶瓷管〔14〕做成,用耐火纤维〔7〕固定在炉体〔10〕内。炉体〔10〕的外园和端面上装有可卸式的水冷套〔8〕和水冷屏〔9〕,以便修理和更换。热管中的蒸气压力决定于工质的种类和工作温度,当工作温度为1个大气压时,正好抵消外界大气压力,使管内受压为零。工质的选择主要根据工作温度而定,本实用新型采用钾工质。吸液芯是提供液体工质回流的通道和产生毛细力,本实用新型的吸液芯采用6层150目Icr18Ni9Ti不锈钢丝网。辐射腔内表面用高温氧化提高其发射率,最大辐射口直径为80mm,辐射面温度不均匀小于2K,仪器重10公斤,外形尺寸为φ225×250mm,平衡时加热功率小于300瓦,辐射功率达150瓦。工作时,加热器〔4〕接到精密控温仪〔13〕上,温度传感器〔12〕放在测温筒〔5〕中,测温筒〔5〕尽可能接近辐射腔〔3〕的表面,使测温筒〔5〕内的温度接近于辐射腔〔3〕的辐射面温度。温度传感器〔12〕采用双支结构,一支作温度指示接到指示器〔11〕,另一支作精密控温用,连到精密控温仪〔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未经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