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程序控制分时计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203847 | 申请日: | 1986-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3847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8-19 |
发明(设计)人: | 高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22/00 | 分类号: | G01R22/00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管理局服务处 | 代理人: | 郑宪常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程序控制 分时 计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计量高峰用电量和低谷用电量的程序控制分时计量装置。
现已公知的“分时计量电度表”的时控部分多采用石英晶体时钟。例如浙江省余姚电表厂生产的FDS8型分时计量电度表,其时钟误差为每日±2秒钟,时段控制误差为±5分钟,最小时控间隔为30分钟,插拔接点改变控制时段。由于每天的用电高峰时间和用电低谷时间随不同月份变化,尤其照明用电高峰起始时间每天变化三分钟左右,靠人工调整跟踪这种变化是难以做到的。再加之时钟和时段控制误差较大,因此使用现有“分时计量电度表”难以达到准确控制计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采用高精度时间元件,减少时段控制误差和时控间隔。全年各日的灯峰起始时间用“自然光与标准时间对应数学模型”计算,用计算机一次整定全年各日用电高峰和用电低谷的始末时间,由程序控制分时计量装置实现自动控制,取代人工频繁调整定时。
图1至图5中的电路联接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
图6为图1至图5原理图对应的框图。
图6中框1为可交替输出时间和月、日的电子表电路,当其输出时间信号时,此信号经译码电路(框2)把时间代码暂存在时间码暂存电路(框3),并向时间比较电路(框5)输出此代码。与此同时,时序电路(框16)记忆并向定时存储电路(框4)输出表示时间上(或下)半时的信号,并由时段选择电路(框8)和始末时标电路(框7)向定时存储电路(框4)输出确定某一时段始(或末)时间的信号。当电子表电路输出月、日对应信号,经译码电路(框2)向定时存储电路(框4)输出某月、日对应信号,由上述输入定时存储电路(框4)的各信号作为地址代码,选出某一时段始(或末)时间代码的存储单元,这一单元的整定时间代码输入时间比较电路(框5)。
时间比较电路(框5)比较定时代码与标准时间代码,并向时段标志电路(框6)输出比较结果。由时段标志电路(框6)判别,若标准时间在某一整定时段之内,则向第A类时段与门(框9)和第B类时段与门(框12)提供开放记数回路的条件。
若前述时段选择电路(框8)选择的为A类时段,此时若有被采样信号,此信号由采样电路(框17)采样,经脉宽调整电路(框15)产生一定宽度的脉冲,第A类时段与门(框9)开放,经驱动电平换向电路A(框10)和驱动与门A(框11)驱动步进电机A(框A)记数。
若前述时段选择电路(框8)选择的为B类时段,同理,采样信号经第B类时段与门(框12)、驱动电平换向电路B(框13)、驱动与门B(框14)驱动步进电机B(框B)记数。
实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电路的时间元件为可交替显示时间和日期的数字式电子表电路(1)(图1),当电子表液晶屏显示时间状态时,在其di端加一正脉冲,使其显示日期。经几秒钟后再自动恢复显示时间状态。它输出与显示数字对应的七段“静态驱动”矩形波,由各位显示数字对应的译码电路(2)(图1)把此矩形波译为对应的二十进制码,并编为八位缩编码。
在电子表电路(1)显示时间时,时间码暂存电路(3)(图2)中的电容记忆对应的八位缩编码电平,并向时间比较电路(5)(图2)输出该电平信号。如前述,全年各日各峰、谷时段的始、末时间缩编码已按对应日期地址存入定时存储电路(4)(图2)中的 EPROM存储集成电路,在电子表液晶屏显示日期时,译码电路(2)向定时存储电路(4)输出与日期对应的地址码,此地址码与时段选择信号共同作用选出一定时单元。若此单元存储的是第A类整定时段(例:用电高峰整定时段)的起始时间,当电子表显示时间大于该时间,且小于该时段的结束时间,时间比较电路(5)输出高电平,在时序电路(16)(图4)中5M处上升为高电平时,时段标志电路(6)(图3)的Q2端被触为低电平,封闭时段选择电路(8)(图3)的脉冲输入端,其Q2端为高电平,开放第A类时段与门(9)(图3),当第A类时段与门(9)输出高电平时第A类时段显示灯A亮。此时传感器采样脉冲经脉宽调整电路(15)(图3)加至驱动电平换向电路A(10)(图3)和驱动与门A(11)(图3),A记数器得驱动信号,记录第A类时段采样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济南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