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延时自关开关无效
申请号: | 86204204 | 申请日: | 198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4204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颂华 |
主分类号: | H01H43/28 | 分类号: | H01H4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时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源开关,它在关合后经一定时间延迟自动分断,并能对电灯等负载起动时的浪涌电流加以遏止。可在一切只须短时照明的场所,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使用。
具有延时自关性能的开关在实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用于照明时,可使电灯打开后经一定时间延迟后自动关闭,从而避免浪费,这在许多公共场所是很需要的,目前具有上述性能的开关有很多种设计,它们大都采用某种电子线路来达到延时的目的。由于这类开关多半装设在门厅,厕所,盥洗室、走廊、楼梯口等处,那里环境恶劣,使用频繁而又无人管理,所以这类开关至今未获普遍推广使用。
由于钨丝的冷态电阻很小,因此由钨丝制成的灯泡以及灯丝由钨丝制成的,日光灯、阴极射线管等在起动时都要受到数十倍于工作电流的浪涌电流的冲击,产生极大的机械力而使钨丝损坏,影响这类器件的寿命。因此起动时最好串入一个电阻以限止浪涌电流。浪涌电流的数值虽很大,但持续时间很短,约千分之几秒左右,故限流电阻可以即刻切除而使负载转入正常工作。目前所见到的这类开关也都没有遏止浪涌电流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实现延时自关并能对浪涌电流加以遏止的开关。它的设计从可靠性、能长期使用出发,不采用电子线路,没有易损件,使得能够在环境恶劣的地方也可长期使用而不致损坏。由于对钨丝灯泡等负载的起动浪涌电流加以遏止,所以能显著地延长它们的寿命。此外,还可以用二个开关在二地控制同一个电灯。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采用由一个油杯和一个活塞组成阻尼装置,充以有一定粘度的矿物油,活塞能够以很快的速度向一个方向运动,而后以很慢的速度恢复到原来位置。这就能使触头系统完成所要求的动作,在关合后经一定时间延迟自动分断。在设计中考虑到长期使用的要求,采用特别的结构,活塞的连杆由上面引出,这就使得对密封圈没有很高的要求,不必封得很紧,因而不易磨损,即在密封圈有所磨损的情况下,亦不会发生慢性漏油现象。触头的动作是由拨杆拨动一个翘板式按键来完成的。安装二套同样的触头系统,使用二根高低位置略有差异的拨杆来拨动,使二套触头系统的动作产生时间差,从而完成限流电阻的接入和切除。触头的转换具有速动性,因此无论是关合或分断,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和操作的速度无关,这就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火花的产生。利用一对联动的触头,(即一对关合时,另一对同时分断)可使分装在二地的开关控制同一个电灯,在任一处都可打开电灯,然后自动分断,并仍保持遏止浪涌电流性能。
由上所述可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开关能够在关合后经一定时间延迟自动分断,同时又不使灯泡受到浪涌电流的危害而影响寿命。它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可在恶劣环境下长期运用而无须维修。开关以拉线方式工作,安装时除要求保持垂直外无其它特殊要求,其接线也和通常开关相似。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叙述。
图1为阻尼系统的剖面图,开关部分未装。
图2为A-A线的截面图。
图3为开关的正视图。
图4为侧视图。
图5为顶视图。
图6为开关的触头系统零件图。
图7为开关接线电路图。
图8为分装在二地的二个开关控制同一个电灯电路图。
图1中,1为油杯,2为活塞,3为活塞连杆,4为拉手连杆,其下端套入油杯下端面的导向杆5中,其上部和活塞连杆3连接,其上部有横梁6,中部有两根垂直凸出的拨杆7、8,用于分别拨动左右二套触头系统。9为油杯盖,10为密封圈,11为密封圈盖。在活塞2中,开有多个,例如6个,直径较大的轴向孔,其上有盖板12。当活塞2被拉向下运动时,油杯下部的油通过活塞的轴向孔,在顶开盖板12后很快升到活塞以上,盖板12中开有一、二个很小的孔,当停止拉动后,盖板12在弹簧13的作用下压向活塞的凸缘,然后在弹簧14的作用下,上部的油通过盖板12上的小孔下泄,由于盖板中的孔很小,下泄速度很慢,活塞2只能缓慢上升,从而达到延时的目的,延时的长短由盖板12上的小孔的直径及弹簧14的弹力决定。通过螺帽对弹簧14的弹力加以调节,可在一定范围内对延时时间的长短进行调节。在油杯1内壁顶部处开有一些凹槽,当活塞1升到此处后,油便通过这些凹槽突然大量下泄,使活塞突然加速升起,以有助于触头系统动作的快速性。采用活塞连杆3从油杯1的上端伸出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对密封圈的要求,即使在略有磨损时也可防止发生慢性漏油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颂华,未经陈颂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