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型光电丝径测量仪无效
申请号: | 86204917 | 申请日: | 198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4917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9-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冠申;郭履容;苏显渝;陈泽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21/10 | 分类号: | G01B21/10 |
代理公司: | 四川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卿微 |
地址: |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光电 测量仪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丝径测量仪器。
《1984年全国光电技术及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题为“固体摄象器件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一文报道了一种利用激光衍射原理测量细丝直径的系统,它使用CCD器件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由计算机处理数据,按衍射公式求出直径,对直径在50-500μm范围的细丝,测量精度优于10-3。由于该系统采用了探测单元数较多的高分辨率的CCD器件,且电路比较复杂,因而造价较昂贵。另外国内外虽有可对纺织纤维直径进行连续无损测量的仪器,如瑞士产的乌斯特仪,但因它是电容式测量,所以不适用于测量能导电的金属丝。由于这些原因,在金属丝生产单位如钨钼丝厂,一般仍采用称重法测量丝径。即根据称得的重量再按长度和比重折换成平均直径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破坏性测量,必须将丝段剪下后才能进行,因而不能用于生产过程的实时在线检测、控制生产流程。且由于称重法繁琐费时,对一段丝(如上万米)直径变化的统计测量(如测均值、方差)只能用很少的样品(如头、尾、中三个样值)来代表,因而统计可靠性很差,这就会影响到细丝产品质量的评价。因此,生产和检验部门都需要一种高精度、无损、低成本的丝径测量仪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于有一个激光衍射系统,在其后面有一个带驱动电路的自扫描光电二极管阵列,此阵列对激光经细丝衍射所形成的光场进行采样,并将光信号转变成模拟电信号,二极管阵列的输出连接到一个峰值保持电路,峰值保持电路的输出端与一个模数转换电路相连,由此对二极管阵列的各个光电探测单元的输出进行量化,得到衍射场取样点的测量值的数字信号Xi,i的取值为1、2、…K,K是二极管阵列光电单元的总数。将数字信号Xi输入计算机,出两个相邻衍射极小之间的间距M,按衍射公式算出细丝直径d之值:
d=λf/M
其中λ是激光波长,f是衍射系统中透镜的焦距。由于生产现场可容纳测量仪器的空间狭窄并且灰尘较多,为了适应在线检测,激光衍射系统采用反折光路,使仪器更加紧凑,并将激光衍射系统、二极管阵列、峰值保持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都安装在封闭的机壳内。机壳的前部为细长柱形,在其前上方开有一个方槽,测量时,被测细丝从槽内通过,槽的两侧用玻璃窗密封,以免灰尘污染光学元件。
附图1是一种新型光电丝径测量仪示意图。
附图1所示测量仪的激光衍射系统由激光器1、两个全反射镜2和3、直角棱镜4、装在可换支架7上的透镜6和光栏8组成。激光器1和两个反射镜2、3形成棱镜4的入射光路,透镜6在棱镜4的出射光路上,带驱动电路10的二极管阵列9置于透镜6的焦平面上,且垂直于机壳的开槽方向。光栏8在透镜6与阵列9之间,激光器1可采用2mW氦氖激光器、其光束透过机壳14的方槽侧面的玻璃窗5照射细丝15产生衍射,在透镜6的后焦面得到衍射图样,二极管阵列9如CL-32(探测单元数为32,单元间距为90μm)测得衍射光场。为了提高测量精度,二极管阵列位于衍射图样的高衍射级次区域。峰值保持电路11对阵列9输出的脉冲型光电信号的脉冲峰值强度作保持展宽,供给模数转换电路12进行模数转换,模数转换电路可采用ADC0804。由计算机13先测定接近二极管阵列中心的衍射极大值,找出该极大值两侧的两个极小值所对应的光电单元序号M1和M2,由(M2-M1)。△求得这两个极小的间距,其中△是二极管阵列的两个相邻单元的间距,并由(M2.△+S0)/(M2-M1).△定出M2所对应衍射极小的级次K(S0是阵列的第一个单元到衍射图样中心的距离),对M2及相邻单元的测值再用样条函数插值法计算第K级极小到阵列第一单元的准确距离MK.△和两极小的准确间距M=(S0+MK.△)/K。其中MK是由插值法求出的第K级极小精确对应的光电单元序号数,由衍射公式d=λf/M求得直径,然后将一段丝上各点测得的丝径结果存放于计算机内存中,计算出该段丝径的统计指标(如均值、方差)。若加上适当的控制电路,则可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利用低分辨光电器件。实现了丝径高精度测量,连续动态测量精度优于10-3,用作静态测量时,精度可优于10-4,且仪器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10μm至数百μm的金属丝生产实时在线检测和检验部门用作静态检测,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细丝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4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