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晶闸管单相交流过载限制器无效
申请号: | 86205001 | 申请日: | 198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5001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 |
代理公司: | 太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富元,吴立 |
地址: | 山西省临汾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闸管 单相 交流 过载 限制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民用用电控制的晶闸管单相交流过载限制器。
民用用电控制的过载限制装置,现有继电器式和晶闸管自动功率限制器式两类,其过载控制的原理,前者是在负载发生过载时,切断电源,仃止供电,以仃电的手段,达到电能控制的目的,而后者是当过载发生时,通过降压,实现其功率控制。
目前通用的两类过载限制器,继电器由于它属触点开关,存在着电磁干扰大,噪声性强,安全性比较差,使用寿命短等缺陷。而晶闸管自动功率限制器,见专利SU849949,也由于它须接在市电的火线和零线上,即使在不工作情况下,也得消耗电能;同时,由于无短路保护,电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性;再则,由于这种限制器的触发单元属脉冲式结构,有着明显的高频干扰;当然,这种限制器所控制的电流量昼夜相同,不大适宜集体宿舍和学生宿舍。由于上述这些缺陷,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过载限制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晶闸管组成的触发单元、过载控制单元、容量调节单元的晶闸管单相交流限制器,以实现过载控制、节电、安全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方便适用的效果。
本发明构成是,晶闸管单相交流限制器是由两个单向可控硅反向并联后,同互感器初级及负载串联组成的主电路;由一双向可控硅和一双向二极管及电阻、电容、保险管组成上述反向并联的两个单相可控硅的触发单元,以保证在正常用电时它俩处于导通状态,负载得以正常供电;由晶闸管及其他有关元件组成的一次、二次过载限制单元;由容量调节单元等组成。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为本实用新型晶闸管单相交流过载限制器电路图
将单向可控硅KP1、KP2反向并联后同互感器L初级和负载串联构成主电路。由双向可控硅KS1、双向二极管D1,电阻R2、电容C1和保险管BX组成触发单元,双向可控硅KS1接在可控硅KP1和KP2的门极之间,以保证在正常用电时,使KP1、KP2处于导通状态,负载得以正常供电。互感器L用于监视用电量大小,通过其次级将信号传给容量调节单元。调节单元由可控硅KP3、电阻R10、电位器R11、R12光电元件R13、热敏电阻R14及电容C2组成,其中R11调节晚上用电量,R12、R13调节白天的用电量,R12、R13的串联电路与R11相并联,并联支路的一端与可控硅KP3的门极连接,另一端与其阳极相连。当过载发生时,可控硅KP3导通,并向电容C2充电,当两端电压由零上升到一定数值时,向过载控制单元发出信号。双向可控硅KS2、保险管BX、电阻R2、R4组成一次过载控制电路。主控元件双向可控硅KS2的门极与容量单元送来的直流信号相通,一个主端子与双向可控硅KS1的门极相通,另一端与输出相连。二次过载限制电路的主控元件一双向可控硅KS3的门极与起触发作用的三极管BG的发射极连接,一个主端子通过保险管BX接向输入,另一主端子接向输出。当容量调节单元送来的直流信号通过R4使双向可控硅KS2导通,因而使双向可控硅KS1的正常工作状态受到破坏,处于部份导通状态,迫使单向可控硅KP1、KP2也处于部份导通状态,这时负载上由正常供电变为降压供电,意即向用户发出过载警告。与此同时,压电讯响器HTD发出声报警,光报警系统也发出报警红光。若用电户能即时去掉过载部份,则恢复前述的正常状态。倘若继续过载,由于一次过载控制单元开始工作后,电阻R2上有大的电压和电流,同电阻R2装在一起的热敏电阻R9受热而阻值下降,阻值下降到一定值时,晶体三极管BG导通。这时容量调节单元的直流信号,通过晶体三极管BG,热敏电阻R8、R9和电阻R6、R7、R5组成的触发电路使双向可控硅KS3导通,通过双向可控硅KS3上的电流流经限流电阻R3使保险管BX烧断,这时单向可控硅KP1、KP2的触发单元完全仃止工作,KP1、KP2就处于截止状态,对负载仃止供电,概括起来讲,一次过载控制,实现负载上的降压供电,二次过载控制则实现负载的仃止供电。在这过程,由于晶闸管单相交流过载限制器中有短路保护手段,假若有短路发生也不会造成短路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师范大学,未经山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