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通用型中国象棋无效
申请号: | 86205316 | 申请日: | 1986-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5316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6-24 |
发明(设计)人: | 钮文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康华实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F3/02 | 分类号: | A63F3/02 |
代理公司: | 康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南新发,张宁 |
地址: |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型 中国象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国象棋,尤其适用于盲人与明眼人娱乐用的通用型中国象棋。
目前公知的中国象棋是由木、塑料或其它质地的材料做成短圆柱形棋子,以红、黑两色分敌我,用中国汉字标注各棋子的名称,并决定其相应的分工职能与行棋规则。红方棋子有“车”、“马”、“炮”、“相”、“仕”各两枚,“帅”一枚,“兵”五枚;黑方棋子有“车”、“马”、“砲”、“象”、“士”各两枚,“将”一枚,“卒”五枚,红、黑双方各有十六枚棋子。其中“相”与“象”,“仕”与“士”,“帅”与“将”,“兵”与“卒”、“炮”与“砲”汉字名称不同,但数目、分工职能与行棋规则均相同。棋盘是在塑料、纸张或其它板材上,以十横九竖的红色印刷直线构成,其横线与竖线的交叉点为着子点,共90个着子点。现有的中国象棋不适用于不懂中国汉字的外国人,这既不便于中国象棋的国际化,也缺乏趣味性与艺术感染力。对于盲人来说就更困难了,他们用现有的象棋娱乐时,经常认辨不清行棋路线与敌我棋子,发生碰乱或走错棋子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适合于盲人、明眼人及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娱乐用的通用型中国象棋,具有趣味性强,直观易感性好等特点,以促进中国象棋的国际化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通用型中国象棋由棋子和棋盘组成,其中棋子上以凸起的图案或立体造型代替了现有中国象棋棋子上的相应汉字,在棋子图案或立体造型的下方或棋子的底面,标以相应的凸点盲文,棋子或棋子的底座做成短圆柱,棋盘线用凸起的软或硬质材料做成的线条构成,便于盲人通过触摸来避免辨认错误,棋子与棋盘的着子点间以镶嵌方式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带有凸起图案的棋子或立体造形的棋子的底座的短圆柱上可用设与不设齿形槽来区分敌我双方。齿形槽的开设要求手感明确,且至少开设三个,这样使盲人容易辨认,对于明眼人来说就更是直观方便了。另外,也可把立体造型的棋子底座做成两种不同的几何柱体来区分敌我,如一方棋子的底座为方柱体,另一方棋子的底座为三角柱体。棋子的凸起图案和盲文可采用油彩发泡技术制成。棋子与棋盘着子点的配合,对明眼人来说棋盘做成平整的,棋子平置在其上的着子点上是完全可行的。但对盲人来说,棋子与棋盘的着子点配合就要求一个稳定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棋子与棋盘着子点的镶嵌式配合,包括棋子底部中央的内凹与棋盘着子点的上凸配合形式和棋子底部中央的外凸与棋盘着子点的下凹配合形式。其中棋子底部中央的外凸和 棋盘着子点的上凸可以做成圆柱、圆台或圆锥,棋子底部中央的内凹与棋盘着子点的下凹可以相应做成圆柱孔,圆台孔或圆锥孔。此外棋子与棋盘着子点的配合还可采用插座式配合、按扣式配合,尼龙粘扣式配合及真空吸附式配合。本实用新型以采用棋子座部中央的内凹与棋子着子点的上凸配合为佳,以便明眼人用棋子在普通的棋盘上行棋,而且底部内凹的棋子生产上也较方便。
棋子可以由木材、塑料、木和塑料、石料或其它材料制成。而用塑料制做时可用公知的技术一次灌注成型,这样生产率高,可大批量生产。棋盘可采用木材、塑料、硬板纸或其它板材制成。可做成整体,也可由块状拼装成整体。棋盘的上凸着子点为圆柱或圆台时,棋盘可做成古代城堡或古代烽火台造型;棋盘的上凸着子点为圆锥时,棋盘可做成古代安营军帐造型,棋盘还以凸起的塑料或绒布线条成城墙图案构成中国古代城池的内城与外城,以增加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
本实用新型对于促进盲人之间,盲人与明眼人之间的文化与思想交流,改善盲人的心理状态,丰富盲人的娱乐生活,开发智力,促进智力的发展以及使中国象棋国际化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和良好效果,同时对明眼人的娱乐也增强了趣味性与艺术感染力。
图1为通用型中国象棋图案型的红方棋子。
图2为通用型中国象棋图案型的黑方棋子。
图3表示通用型中国象棋立体造型式棋子。
图4是棋盘。
图5是棋子与棋盘着子点的配合型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康华实业公司,未经中国康华实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5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