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自行车带轮支脚无效
申请号: | 86205363 | 申请日: | 1986-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536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武 |
主分类号: | B62H1/10 | 分类号: | B62H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 车带 轮支脚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手控放下或收回的自行车带轮支脚,属自行车附件。
至今,自行车支脚通常采用的是一种无滚轮支脚,这种支脚需要放下或收回时,人们只能在下车后才能达到,而不能在自行车运行时骑车手控支脚放下或收回,使人们能骑车停止或者骑车慢速行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在骑车时不必下车就可手控放下的支脚,因而支撑自行车站立或慢速行驶,以减少城市交通事故;节约人们上自行车时所占用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带轮支脚是采用机械传动方法完成,其中心技术是运用自行车在运行时后轮转动的动力作用下,通过齿轮和轴的传递,使一个装有滚轮的撑杆放下或收回,从而实现上述愿望。
现参照附图对自行车带轮支脚(以下简称带轮支脚)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加以叙述;
图1是带轮支脚撑杆收回后的正面视图;图2是带轮支脚撑杆收回后各零件所处位置的底视图;图3是带轮支脚撑杆放下后各零件所处位置的总体结构右侧剖视图;图4是撑杆放下后缺齿齿轮与后花盘齿轮啮合时所转动角度的向视图。图5是自行车不使用需停靠时,撑杆放下后所处的角度位置;图6是图5的A向视图,表示定位销与顶销各所处的位置状态。
带轮支脚分为三部分:支撑、动力传递和控制定位。现结合图3:支撑部分是由支板座〔17〕、支承轴〔14〕、撑杆〔12〕和滚轮〔10〕组成。动力传递部分是由自行车后轮左花盘〔15〕、齿轮〔13〕、缺齿齿轮〔8〕和支承轴〔14〕组成。控制定位部分(结合图2)是由拉杆〔2〕、拨臂〔3〕、定位销〔6〕、顶销〔7〕组成。(拉杆〔2〕的另一端安装在自行车后闸叉的闸皮座螺钉上,并由调节螺帽调节拉杆〔2〕的长短距离,图中未画出)。由图2可以看出,齿轮〔13〕是固定套在自行车的后轮左花盘上,支板座〔17〕安装在自行车后轴〔1〕端的原支脚处,支承轴〔14〕安装在支板座〔17〕的轴套孔内,支承轴〔14〕一端与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缺齿齿轮〔8〕用键联接,但可以轴向移动,这样支承轴〔14〕即可传递力矩又可起到支承作用。为了减少撑杆〔12〕放下时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在下端部份安装了滚轮〔10〕。
下面是工作原理的叙述:
手控撑杆〔12〕放下过程:首先,必须让自行车向前运行使后轮转动即:齿轮〔13〕转动,现参照图2,前面讲过,拉杆〔2〕安装在后闸叉闸皮座的螺钉上,因此拧紧后刹车手把进行刹车时,就会拉动拉杆〔2〕,拨臂〔3〕即将齿轮〔8〕向轴端方向拨动,齿轮〔8〕将弹簧〔9〕压缩,同时,顶销〔7〕受弹簧〔4〕的作用也跟随齿轮〔8〕一起移出,现参照图3,当齿轮〔8〕受拨臂〔3〕的作用移动到与旋转的齿轮〔13〕结合时,齿轮〔8〕即转动起来,通过支承轴〔14〕的传递将撑杆〔12〕放下,撑杆〔12〕在放下过程中,将拉簧〔11〕延伸,当撑杆〔12〕转动到与地面成垂直时,这时由于齿轮〔8〕缺齿(如图4所示)停止了转动,因此撑杆〔12〕也到此停止。这时撑杆〔12〕上的定位销〔6〕受弹簧〔5〕的作用恰好插入支板座〔17〕的顶销〔7〕的孔内(如图3所示),从而固定了放下的撑杆〔12〕。由于齿轮〔13〕与齿轮〔8〕结合面是缺齿部位,因此,这时自行车向前运行或停止即:齿轮〔13〕转动或不转动都不影响放下的撑杆〔12〕的固定。
撑杆(12)收回过程:松开控制手把即:拉杆(2)拨臂(3)退回。现参照图3,由于拨臂(3)的退回,齿轮(8)必然受到弹簧(9)的压力也开始退回,齿轮(8)又将顶销(7)压回(弹簧(9)的压力大于弹簧(4)、弹簧(5)的压力之和),顶销(7)又将定位销(6)顶出孔外,这时撑杆(12)由于定位销(6)被顶出孔外,因此撑杆(12)受拉簧(11)的拉力被收回原处,(如图1、图2所示)
自行车在不使用而需要停靠时怎样使用带轮支脚。
图1和图2是带轮支脚的撑杆(12)收回后各零件所处的位置,由于齿轮(8)与齿轮(13)是处于分离状态,因此这时可以由脚直接操纵撑杆(12)放下,(齿轮(13)转动与不转动都可)由图2可以看出,撑杆(12)在放下过程中,撑杆(12)上的定位销(6)首先要经过顶销(7)的凸出的斜面部分,然后被弹簧(5)压入顶销(7)的半径台阶上。(如图6所示)这样由固定销(16)和顶销(7)的半径台阶的前后阻挡,从而固定了撑杆(12)(如图5所示)。这时自行车即可停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武,未经陈建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5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柴两用生活供热炉
- 下一篇:液体燃料个人携带式取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