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锁自行车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205520 | 申请日: | 198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552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雄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雄贤 |
主分类号: | B62H5/00 | 分类号: | B62H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钥匙能在开完锁即抽出而随身携带、停放自行车时能自动将自行车锁上的装置。
普通的自行车锁是留匙式车锁,它是锁住车轮的,也是好用的。但它有一个缺点:停放自行车时容易忘记上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自行车的装置,能在停放自行车,放下支架时自动上锁,开锁时从身上取出钥匙开锁,开完锁则可抽出钥匙而随身携带。这样就可以解决自行车忘记上锁的问题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改进侧开式环形车锁、后轴左花盘及支架来实现的。改进的车锁与普通用锁环锁住后轮钢丝的车锁的区别,在于它是以锁环锁住后轴左花盘来达到锁车的目的的。车锁装在平叉上,用固定片(5)在平叉(10)离后轴约3厘米处固定。改进后的车锁由锁芯(14)、锁环(4)、扳把(3)、长拉簧(12)、锁夹板组成,在锁芯内增设一排小孔,这排小孔设在与锁芯原有的那排小孔成90°的平面,即开锁后钥匙与铜弹子的位置,孔径以铜弹子刚能进出为宜。孔内分别有小弹簧(18),小弹簧上端用小盖板(20)压着固定在锁芯上,下端刚好与转卡(15)相平。小孔的数目与转卡内铜弹子数目一致,一般是五个。增设这排小孔的目的是使开锁后能抽出钥匙(此时转卡的铜弹子分别进入这排小孔内)。后轴左花盘(2)增设三个锁叉(3),其作用是上锁。它们与后轴心连线互成120°角(见图7),锁叉伸出约0.8厘米,以行车时能顺利转动为宜。为实现停车放下支架时能自动上锁,须将支架撑杆(6)改成如图8、图9所示的形状。支架撑杆的上端通过铆钉与扳把(8)相连,能灵活转动。在距上端约5厘米处(与锁环半径一致)弯折成120°(见图8),这个夹角所在的平面是与后轮平面平行的,在此曲折处呈略增大的圆形,中间开圆孔,由固定片(5)上的铆钉(23)定位,也能灵活转动。但支架还承担有放自行车时将它支撑住的作用,故在离支架撑杆转动中心(即固定片上的铆钉处)约5厘米处向外侧弯曲(见图9),所成角度约为150°-160°。由此可见、改进后的支架省去了支架弹簧,固定片(5)兼作支架座。
锁车时,放下支架撑杆,支架撑杆上端与扳把相连,故可以带动扳把、锁环而上锁,锁环落在后轴左花盘及后轴之间,花盘转动不了,即锁住了自行车。开锁时,钥匙使转卡转动90°,转卡内的铜弹子转动到增设的那排小孔的位置,抽钥匙即可把转卡内的铜弹子压入增设的那排小孔内,从而可将钥匙抽出。抽出钥匙后,铜弹子由于小孔内的小弹簧作用而返回转卡。开锁后,转卡转过90°后锁环即可退回锁身,锁环靠弹簧力带动扳把,将支架撑杆弹起。
本实用新型只需在普通侧开式环形车锁的锁芯内增设一排小孔,一个小盖板等结构,后轴左花盘焊接或铸上三个锁叉,支架外形略作改变,并省去支架弹簧。却能较好地解决了自行车忘记上锁的问题,具有方便、安全的特点。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自行车上的装配位置图。
图2是整体装配图。其中1是车锁(包括锁芯、锁环、扳把、锁夹板等),2是后轴左花盘,3是锁叉,4是锁环,5是固定片,6是支架撑杆,7是螺丝钉,8是扳把,9是撑杆与扳把相连所用的铆钉,10是平叉,11是立叉。
图3是车锁,后轴左花盘及后轴的纵向剖视图。其中12是长拉簧,13是后轴,14是锁芯,15是转卡,16是定位鞘,17均是转卡内的铜弹子(绘有斜线)。
图4是锁芯增设的小孔、小弹簧及小盖板装配图。其中18均为小弹簧,19是微孔,20是小盖板,21是固定小盖板用的小螺钉。
图5是普通车锁沿转卡中轴线的横向剖视图。22是使转卡复位的短拉簧。
图6是改进的锁芯沿车锁转卡中轴线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是后轴左花盘示意图。其中3是花盘上增设的三个锁叉。
图8、图9均是支架示意图。
图10是固定片示意图。其中23是在固定片上的铆钉。
图11是车锁,固定片及支架撑杆相连的示意图。
图12是支架带动扳把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3是车锁后视示意图。图示是锁车的状态。
参看图2,是锁车的状态,固定片(5)通过两颗螺丝钉把车锁固定在平叉离后轴约3厘米处,撑杆(6)通过铆钉(23)与固定片相连,撑杆上端则通过铆钉(9)与扳把(8)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雄贤,未经黄雄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燃料个人携带式取暖装置
- 下一篇:航空摄影机电子激光速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