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煮饭的自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205585 | 申请日: | 198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5585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9-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森;郑献源;林郁国;郑玉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新森;郑献源;林郁国;郑玉栋 |
主分类号: | A47J27/62 | 分类号: | A47J27/62 |
代理公司: | 福建省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茂霖 |
地址: | 福建省仙游***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煮饭 自动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煮饭的控制装置,它也可作为独立的定时器或延时器或恒温控制器使用。它用于控制电炉(或者电饭锅)定时自动煮好干饭、稀饭或烧开水,在煮饭时饭液不会溢出。
现在煮饭的器具一般是铝锅,在煮饭过程中,人们总是担心饭液从锅中溢出,所以经常把锅盖打开,或者用微火避免饭液外溢,可是这样做出的稀饭和干饭失去了其所具有的独特风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是在容器底部装置感温自动开关进行控制温度,例如台湾专利55502号提出在通用电子锅上加一付电热元件,一个感温控制元件和一个定时器,产生具有多功能的电子锅。有的是根据煮饭过程温度与时间变化情况,设定自动控制装置,例如日本专利昭60-1007号提出从煮饭时间与温度关系曲线以及饭量变化曲线来设置控制单元。但是,由于饭量多少,电力强弱,水份量大小是变化的,一般自动煮饭的控制装置是不理想的,尤其在煮稀饭时,饭液或饭泡溢到锅外的现象至今未能解决。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自动煮饭的控制装置,它不但具有定时、延时、保温的功能,而且不受米量多少,电压高低,水量多少的影响,在熬饭时饭液或饭泡不会溢到铝锅外。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这种自动煮饭的控制装置是由时钟,继电器,信号综合处理电路,延时电路,温度信号输出电路,饭泡探头,沸腾探头,保温探头,报警器,触发开关,指示灯,按钮组成,它是把饭泡探头,沸腾探头和保温探头做成一个相互绝缘的整体,插入锅盖靠边缘的一个孔内,其中饭泡探头是用两铜条或其他导体构成的,它们之间用绝缘材料平行隔离封固,只要饭泡一上升到探头处就会使隔离的饭泡探头两导体之间变成电通路,引起继电器断开动作,电炉断电。当饭泡下降到脱离饭泡探头以后,探头的两导体又出现断路状态,继电器重新吸合,电炉又通电,这样就可以使饭泡不溢到锅外。沸腾探头是用正温度系数开关型热敏电阻做成的,它也是插在锅盖边缘的孔内,其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锅内的饭或水沸腾时。它会给RC组成的延时电路输送一个触发信号,以沸腾初始时刻作为延时的起点。煮饭过程进入熬饭阶段,由于延时电路的延时是可调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如饭量多少,稀干程度,煮饭或烧开水等来确定延时时间。当延时结束,延时电路启动报警器,延时电路会向温度信号输出电路发出启动信号,这种控制装置变成恒温控制器,煮饭过程进入后期保温阶段,保温探头开始工作。保温探头与饭泡探头 沸腾探头一起安装在锅盖的孔内,它是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做成的,延时结束后,锅内温度仍然很高,继电器断开,电炉断电。当温度下降时,保温探头的阻值反而变大,阻值增大到一定值,即饭锅温度低于设定的保温温度时,继电器会再次吸合而使电炉重新供电加热,这样就对饭锅产生保温作用。此外,在自动煮饭的控制装置的面板上设置三个工作状态指示灯,分别表示煮饭过程的三个阶段:定时煮饭阶段,沸腾——延时(即熬饭)阶段和保温阶段。还置有三个工作功能按钮,以实现本控制装置的即时供电,或单独作为延时器、恒温控制器的切换。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 煮饭锅盖孔内安放自动煮饭控制装置的饭泡探头,沸腾探头和保温探头的剖视图。
图2 饭泡探头,沸腾探头和保温探头用绝缘材料封固成一整体的剖视图。
图3 自动煮饭控制装置的面板示意图
图4 自动煮饭控制装置的原理电路图。
参照图1在铝锅或电饭煲的锅盖(1)的边缘处穿个孔(2),在孔内插入自动煮饭控制装置的饭泡探头(3)、沸腾探头(4)和保温探头(5)的整体。饭泡探头(3)是由两铜条或其他导体组成,它们之间用绝缘材料平行隔离封固。沸腾探头(4)是用正温度系数开关型热敏电阻做成,而保温探头(5)是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做成的,图2更加具体地描述三种探头的排列位置。在图4中,当闹钟(6)到了预定时刻,闹钟(6)的定时机构使闭合钟控开关(8),从而启动了整流稳压电源装置(7)。这时信号综合处理电路(9)中的晶体管(91)和(92)均截止,于是晶体管(93)饱和,继电器(10)吸合,插座(11)送电给电炉,开始煮饭,实现自动煮饭,烧水或其他用电的定时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新森;郑献源;林郁国;郑玉栋,未经陈新森;郑献源;林郁国;郑玉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5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端均有钩的绷条组成绷面的床绷
- 下一篇:冰雪路面剁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