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差动齿轮箱无效
申请号: | 86206414 | 申请日: | 198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6414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23 |
发明(设计)人: | 万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立新 |
主分类号: | F16H37/08 | 分类号: | F16H37/08 |
代理公司: | 益阳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邱智才 |
地址: | 湖南省桃***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动 齿轮箱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带差动机构的齿轮变速箱。
现在所用的齿轮变速箱通常主要作变速用。如需将两种动力并联加和,使用现今的齿轮变速箱是难于办到的;尤其对两种功率和转速均不同的动力要“合二为一”,现用的齿轮变速箱就显得无能为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制造一种带差动机构的齿轮变速箱,能将两种功率和转速均不相同的动力通过差动机构的作用而“合二为一”,使其输出的功率和转速为两种动力之和。
本差动齿轮箱包括输入联轴结(1)、输入轴(2)、输入离合器(5)、大齿轮(8)、输出轴(16)和输出联轴结(7),并加入了由起差动作用的錐齿轮(9)、(11)、(13),差动轮轴(10),差动拨叉(14)和差动离合器(15)等组成的差动机构。输入离合器(5)之外壳与输入轴(2)热压配合,大齿轮(8)与主动錐齿轮(9)热压配合,输出錐齿轮(13)与输出轴离合器(12)之外壳以及输出轴(16)三者之间均热压配合。输入离合器齿轮结(3)之内孔装配滚针轴承(4)空套在输入轴(2)上滚动,主动錐齿轮(9)和差动轮轴(10)之套管内孔以及差动拨叉(14)之内孔均装滚针轴承(4)空套在输出轴(16)上滚动。输入离合器(5)、输出轴离合器(12)及差动离合器(15)均采用斜楔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其分离与闭合动作均受装在本齿轮箱体外之控制阀控制。控制压力来自于油泵(6)。
主动力机之动力经输入联轴结(1)、输入轴(2)传至输入离合器(5)之外壳。当离合器(5)闭合时,输入离合器齿轮结(3)转动,经大齿轮(8)、主动錐齿轮(9)、差动錐齿轮(11),将动力传至输出轴(16),并通过输出联轴结(7)将动力输出,但由于差动錐齿轮(11)的传动,而使输出轴(16)的转动方向与主动錐齿轮(9)的转向相反。
第二动力源之动力从链轮(17)输入,其转向要求与输出轴(16)相同。差动离合器(15)之外壳与链轮(17)联动。由于输出轴离合器(12)与差动离合器(15)互锁。当差动离合器(15)闭合时,输出轴离合器(12)分离,差动拨叉(14)与链轮(17)同步转动,拨动差动轮轴(10)上之差动錐齿轮(11)绕主动錐齿轮(9)公转,拨叉(14)的转动方向与主动錐齿轮(9)转向相反。这时,主动力机之动力由主动錐齿轮(9)输入经差动錐齿轮(11)传递至输出錐齿轮(13),由输出轴(16)输出;而第二动力源之动力经差动拨叉(14)输入,使差动錐齿轮(11)既绕主动錐齿轮(9)公转,又在传递主动力的同时加速自转,把第二动力源之动力也通过输出錐齿轮(13)传至输出轴(16)输出。两种动力同时输入,它们之间互不妨碍,并且合起来同由输出轴(16)输出,由于采用了差动机构,其输出功率为两种动力之和,输出转速为主动錐齿轮(9)的转速加上二倍链轮(17)的转速。从而实现了两种动力的“合二为一”。
当输出轴需反转时,压力油控制离合器的工作程序是:输入离合器(5)分离,使主动錐齿轮(9)失去动力。差动离合器(15)分离,输出轴离合器(12)闭合,使差动拨叉(14)失去动力,而与输出轴离合器(12)之外壳紧紧相连,使主动錐齿轮(9)、差动錐齿轮(11)、输出錐齿轮(13)和输出轴(16)连成一体,不能相对运动,只能同步运转。然后,输入离合器(5)闭合,输出轴(16)与主动錐齿轮(9)同向同步运转,从而实现了输出轴的反转。
若将输入离合器(5)和差动离合器(15)均分离,则输入轴(2)和链轮(17)均空转,而输出轴(16)不转,实现了停车。
综上所述,差动齿轮箱既具有普通齿轮变速箱的变速、换向、停车等功能,而且还具有将两种不同功率和转速的动力“合二为一”的功能,并不需中间轴齿轮便能换向。一台齿轮箱具备多种功能,经济适用。
附图说明:
图1:完整的附图
1——输入联轴结 2——输入轴
3——输入离合器齿轮结 4——滚针轴承
5——输入离合器 6——油泵
7——输出联轴结 8——大齿轮
9——主动錐齿轮 10——差动轮轴
11——差动錐齿轮 12——输出轴离合器
13——输出錐齿轮 14——差动拨叉
15——差动离合器 16——输出轴
17——链轮
图2:放大的图1左侧部分的分图
图3:放大的图1右侧部分的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立新,未经万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6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皂盒
- 下一篇:单相电度表节能电子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