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汽车轮胎防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6206472 | 申请日: | 198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6472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刁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车船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C27/06 | 分类号: | B60C2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奇生 |
地址: | 天津市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轮胎 防滑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轮胎防滑装置。
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会产生侧滑,制动距离延长,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为解决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问题,通常采取加装防滑装置的办法。最常用的是金属防滑链,但它存在着笨重、装卸麻烦、行驶噪音大、损害路面、防滑效果差等问题。目前国外已出现非金属防滑装置,例如西德专利DE2810406,采用弹性材料(如橡胶或塑料)制成防滑板,具有行驶噪音小、不损害路面、防滑效果较好等优点,但该装置的胎侧紧固部件仍采用金属链、较为笨重,且拉紧较困难;防滑板为对称形状,当汽车轮胎有15%左右的滑转率时,后一块防滑板会重复前一块防滑板的轨迹,从而影响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弹性材料(如塑料或橡胶)制造一种重量较轻、拆装方便、防滑效果好的防滑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详细介绍:
图1:防滑装置在汽车轮胎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防滑装置展开图。
图3:防滑板主视图。
图4:防滑板后视图。
图5:防滑钉安装图。
图6:张紧绳结构图。
图7:活动插头安装主视图。
图8:活动插头安装俯视图。
图9:活动插座安装主视图。
图10:活动插座安装俯视图。
图11:固定接头安装主视图。
图12:固定接头安装俯视图。
图13:辅助防滑部件安装图。
图14:辅助防滑部件结构图。
图15:辅助防滑部件外侧固定件图。
图16:辅助防滑部件外侧固定件立体图。
图17:活动接头剖视图。
图18:活动插座剖视图。
图1~18各部件名称为:1、轮胎;2、防滑板;3、固定接头;4、防滑钉;5a、外边绳;5b、内边绳;6、挂钩;7、再紧绳;8、活动接头;9、绳端固定卡;10、S形塑料卡;11、铆钉;12、垫片;13、拉环;14、插头;15、插头定位面;16、 连接钉;17、活动轮;18、插座;19、插座定位面;20、插座舌头;21、固定连接板;22、条形防滑板;23、防滑片;24、内侧挂片;25、外侧挂片;26、固定板;27、锁扣。
本实用新型由防滑部件、张紧部件、连接部件组成。防滑部件中的防滑板(2)由弹性材料(如塑料或橡胶)制成,呈不对称X形,张紧部件采用由尼龙制成的边绳(5a、5b)和再紧绳(7),靠近边绳端部的防滑板(2)与外边绳(5a)之间采用活动接头。图1为该装置在汽车轮胎上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该装置的平面展开图。
防滑部件包括防滑板(2)、防滑钉(4)、铆钉(11)、垫片(12)等。防滑板(2)如图3、4所示,它由弹性材料(如塑料或橡胶)制成,呈不对称X形,两面制有高出防滑板平面的花纹,板中间镶有5~8颗防滑钉(4)。防滑板(2)的与地面接触面,压制有V形和多边形花纹,以利于排水和清雪。另一面与轮胎(1)胎面接触,面上压制有圆形小突起,以保证与胎面有良好的贴合,减少轮胎的磨损。防滑钉(4)用硬质合金或金属钨制作,镶入钢质铆钉(11)顶端的小孔内,在冰冻路面上行驶时防滑钉能增加抓地力。铆钉(11)固定在防滑板(2)上,並垫有垫片(12),如图5所示。防滑板(2)的形状为不对称X形,其纵向部分与轮胎前进方向平行,但不在轮胎中央。
当防滑板(2)与边绳(5)连接时,相邻两块防滑板按相反方向排列,使防滑板(2)的纵向部分分别排列在汽车轮胎(1)中心线的两侧。本装置根据轮胎的大小确定不同数量的防滑板(2),通常为6~8块。由于将不对称X形防滑板(2)交错排列,当轮胎滑转率小于25%时不会发生防滑板轨迹重合的现象,因而防滑效果好。
张紧部件由二根边绳(5a、5b)、一根再紧绳(7)、适当数量的S形塑料卡(10)、挂钩(6)、拉环(13)及绳端固定卡(9)组成。边绳和再紧绳均由尼龙制成,固定方法相同,绳的一端弯一圈后用固定卡(9)卡紧,另一端穿入挂钩(6)内挂在拉环(13)上。安装时将一端的挂钩(6)穿入另一端的绳圈内勒紧,然后将松弛的绳在拉紧的绳上打死扣,长出部分用S形塑料卡(10)固定在拉紧的绳上。在外边绳(5a)和再紧绳(7)之间有6~10个挂钩(6),使防滑装置进一步张紧,如图2、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车船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车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6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